受教育经历

1986.09-1990.06,中山大学地理系,本科生,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0.09-1993.01,中山大学地理系,硕士研究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1993.02-1997.06,中山大学地理系,博士研究生,获人文地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国内工作经历

1996.07-1997.06,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助教;

1997.07-2001.06,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讲师;

2001.07-2002.10,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2002.11-2006.11,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副教授;

2006.12-今,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

2016.11-今,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院长

国(境)外工作经历

1999.04-2000.04,加拿大不列颠哥仑比亚大学亚洲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

2000.05-2000.09,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地理系,博士后研究人员;

2004.6-8,德国科隆大学地理系,访问学者;

2004.10-11,香港中文大学地理系,访问学者;

2008-2012,瑞士巴塞尔大学地理系,访问教授,讲授课程(每年12月两周);

2014.9-2015.3,德国科隆大学,访问教授

 

主要论文、著作、作品

英文文章

  1. Xue Desheng, Yan Xiaopei, Johnson Graham. Local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individual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A case study in Beijiao township, Shunde city.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01,11(3): 211-222.
  2. Huang Kai, Xue Desheng *, Initial discrepancy and dissimilar process become globalized: a case study of Guangzhou. Regional Science Policy and Practice.2014, 6(1):31-48.
  3. Su Nian, Xue Desheng *,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ransnational organizations in the cities of Mainland China. GaWC Research Bulletin 399. http://www.lboro.ac.uk/gawc/rb/rb399.html
  4. Huang Gengzhi, Xue Desheng*, Li Zhigang, From revanchism to ambivalence: The changing politics of street vending in Guangzhou. Antipode, 2014, 46(1): 170-189.
  5. Su Nian, Xue Desheng*, John Agnew. World citie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Political global-city status of Chinese cities.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4, 24(3): 362-374.
  6. Xue Desheng, Huang Gengzhi, Guan Jinwen, et al. Changing concepts of city and urban planning practices in Guangzhou (1949–2010): An approach to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4, 24(5): 607-619.
  7. Xue Desheng, Wu Fulong*. Failing entrepreneurial governance: From economic crisis to fiscal crisis in the city of Dongguan, China. Cities, 2015, 43: 10-17.
  8. Xue Desheng, Huang Gengzhi*, Informality and the state’s ambivalence in the regulation of street vending in transforming Guangzhou, China. Geoforum, 2015, 62: 156-165.
  9. Xue Desheng, Liang Jiajian, Huang Gengzhi. Globalization and the evol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ransnational institutions in Guangzhou (1949-2012) [J].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7, 26(4): 65-74.
  10. Liu Huaikuan, Xue Desheng*, Huang Xu, et al. From passive to active: A multiplayer economic integration process of Turkish immigrants in Berlin[J]. Sustainability, 2018, 10(5): 1616.
  11. Huang Xu, Liu Ye, Xue Desheng*, et al, The effects of social ties on rural-urban migrants' intention to settle in cities in China [J]. Cities. 2018, 83: 203-212.
  12. Xue Desheng, Liu Huaikuan, Guo Wenjiong, Liu Ye. Comprehensiveness and locality: Website marketing of world city governments in the era of globalisation. [J].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9, 29(1): 86–99.
  13. Huang Xu, Zhao Bo, Liu Ye, Xue Desheng*. Belonging to a place an analysis of the perceptions of rural‐to‐urban migrants in China[J]. Geographical Review, 2020, 110: 3, 406-424. doi: 10.1111/gere.12366.
  14. Yang Jiangmin, Tan Yiming, Xue Desheng*. The impacts of globalization on city environmen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case study of 21 citi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9, 240: 118273. doi: 10.1016/j.jclepro.2019.118273.
  15. Yang Jiangmin, Xue Desheng*, Huang Gengzhi*. The changing factors affecting loc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n China: Evidence from a study of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20, 17(10), 3573. doi: 10.3390/ijerph17103573.
  16. Huang Gengzhi, Xue Desheng*, Guo Yan, Wang Changjian. Constrained voluntary informalisation: Analysing motivations of self-employed migrant workers in an urban village, Guangzhou [J]. Cities, 2020, 105: 102760.
  17. Xue Desheng*, Ou Yubin. Intercity connections and a world city network based on international sport events: Empirical studies on the Beijing, London, and Rio de Janeiro Olympic Games [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21, 31(12): 1791-1815.
  18. Xu Xianfeng, Xue Desheng*, Huang Gengzhi. The effects of residents’ sense of place on their willingness to support urban renewal: A case study of Century-old East Street renewal project in Shaoguan, China [J]. Sustainability, 2022, 14(3): 1385. https://doi.org/10.3390/su14031385.
  19. Tan Yiming, Xue Desheng*, Zhang Bo. Neighbor interactions and settlement intentions of African Migrants in urban China: A case study of Guangzhou [J]. Population Space and Place, 2022, 28(6): e2554. https://doi.org/10.1002/psp.25.
  20. Li Xiaowen. Tan Yiming. Xue Desheng*. From world factory to global city-region: The dynamics of manufacturing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and its spatial pattern in the 21st century[J]. Land, 2022, 11(5): 625; https://doi.org/10.3390/land11050625.
  21. Huang Gengzhi, Xing Zuge, Wei Chunzhu, Xue Desheng*. The driving effect of informal economies on urbanization in China[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22, 32(5): 785-805.
  22. Yu Yi*, Xue Desheng*. The paradox of care: Emotional labor in Chinese state-owned social welfare institutions[J].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Geographers, 2023, 113(3): 740–755. DOI: 10.1080/24694452.2022.2125360.
  23. Wei Chunzhu, Zhang Mo, Chen Wei, Ge Yong*, Wang Daoping, Zhang Die, Xue Desheng*, Cheng Qiuming, Cheng Changxiu, Zhang Wenguang. After the pandemic: The global seafood trade market forecasts in 2030[J].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 2023, 10: 577. https://doi.org/10.1057/s41599-023-02070-6.
  24. Ou Yubin, Huang Gengzhi, Xue Desheng*. Connecting world cities through sports events: Insights from international sports tours[J]. Journal of Urban Affairs, 2023: 1-25. https://doi.org/10.1080/07352166.2023.2285467.
  25. Xu Jili, Huang Gengzhi, Xue Desheng*, Ye Yuyao. Beyond regional endogenous and firm-centric accounts: Contextualizing multiple and multiscalar industrial branching mechanisms for the emergence of biotechnology industries in Guangzhou, China[J]. Applied Geography, 2024, 163: 103186. https://doi.org/10.1016/j.apgeog.2023.103186. 
  26. Ou Yubin, Huang Gengzhi, Chen Rui, Chen Hua, Xie Anan, Xue Desheng*. From Western centralism to decentralization: Trends, breakthroughs and limitations in the world city network based on the winter olympic games[J]. Applied Geography, 2024, 164: 103200. https://doi.org/10.1016/j.apgeog.2024.103200.

英文著作中的一章或论文集中的文章

  1. Xue Desheng, Migrant workers and their housing in the “world factory” of China-a case study of Liaobu Town, Pearl River Delta. In Yang Yongzhong edited, Modernization of Macau and Urban Planning. 107-128. Macau Research Center, University of Macau. 2007-4-19.
  2. Xue Desheng, Li Zhigang, Wang Lijuan. Migrant workers and their housing in the ‘World Factory’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A case study of Liaobu Township, Dongguan City. In Wang Wuyi, Thomas Krafft and Frauke Kraas (edts) Global Change, Urbanization and Health, China Meteorological Press ,2006. 209-224.
  3. Xu Xueqiang, Xue Desheng. Urban development, urban planning, and planning education in China since 1978-Retrospect and prospect. Urban planning and planning education urder economic reform in China. The Center for Urban Planning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97.
  4. Xue Desheng. Industry in Renhe town: Development and linkage.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Asian urban research network, 1996.
  5. Chen Haoguang, Xue Desheng. Economic growth and spatial transition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metropolitan area. Planning and governance of the Asian metropolis. Asian urban research network, 1995.

中文杂志文章

  1. 薛德升, 王宝玲. 加拿大华侨华人对广州市人和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J]. 华侨与华人, 1994, (1): 82-85.
  2. 薛德升, 李郇. 广州市未来居住区热点区位分析[J]. 热带地理, 1995, 1(15): 56-61.
  3. 薛德升, 许学强. 解放前我国地理学界关于小城镇研究的综述[J]. 人文地理, 1995, 3(10): 1-7.
  4. 薛德升, 陈文娟, 候启章. 有关“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等几个概念的辨析[J]. 城市问题, 1998, (1): 14-16.
  5. 薛德升, 许学强, 陈浩光. 珠江三角洲镇域乡镇工业发展及其地方经济影响研究[J]. 人文地理, 1998, 4(13): 35-39.
  6. 薛德升, 许学强, 陈浩光. 珠江三角洲镇域乡镇工业生产组织与发展研究[J]. 热带地理, 1999, 19(1): 11-17.
  7. 薛德升. 西方绅士化研究对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研究的启示[J]. 规划师, 1999, 3(15): 9-12.
  8. 薛德升, 朱竑, 温春阳. 有关[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等几个概念的再辨析[J]. 城市问题, 2001: 3-6.
  9. 薛德升, 李川, 陈浩光, 许学强. 珠江三角洲乡镇工业空间分布的分散性研究——以顺德市北滘镇为例[J]. 人文地理, 2001, 16(3): 31-56.
  10. 薛德升, 郑莘. 中国乡村城市化研究:起源、概念、进展与展望[J]. 人文地理, 2001, 16(5): 24-28.
  11. 薛德升, 肖洪. 加拿大小城镇规划:内容、方法与管理框架规划[J]. 国外城市规划, 2004, 19(1): 21-23.
  12. 薛德升, 曹丰林. 中国社区规划研究初探[J]. 规划师, 2004, 20(5): 90-92.
  13. 薛德升, 曹小曙, 曹丰林. 山区资源型大城市社会区分类特征与影响因素-以广东省韶关市为例[J]. 地理研究, 2006, 25(1): 141-150.
  14. 薛德升, 孙丽萍, 李志刚. 广东城市国际化发展的水平与过程研究[J]. 地理科学, 2006, 26(5): 520-528.
  15. 薛德升, 黄耿志. 管制之外的“管制”:城中村非正规部门的空间积聚与生存状态-以广州市下渡村为例[J]. 地理研究, 2008, 27(6): 1390-1398.
  16. 黄耿志, 薛德升*. 中国城市非正规就业研究综述-兼论全球化背景下地理学视角的研究议题[J]. 热带地理, 2009, 29(4): 389-393.
  17. 薛德升, 蔡静珊, 李志刚. 广州市城中村农民工医疗行为及其空间特征-以新凤凰村为例[J]. 地理研究, 2009, 28(4): 1341-1351.
  18. 谢妍翰, 薛德升*. 女性非正规就业研究述评[J]. 人文地理, 2009, 24(6): 16-23.
  19. 谢妍翰, 黄耿志, 薛德升*. 广州城市不同行业女性非正规就业者行为空间差异及其影响[J]. 人文地理, 2010, 25(6): 25-29.
  20. 薛德升, 林婷, Frauke Kraas, Pamela Killian. 珠江三角洲世界工厂的非正规职业中介及其作用--以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为例[J]. 地理研究. 2010, 29(10). 1793-1801.
  21. 薛德升, 黄耿志, 翁晓丽, 林韬.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全球化的发展过程[J]. 地理学报, 2010, 65(10): 1155-1162.
  22. 黄耿志, 薛德升*, Dietrich Soyez. 全球形象构建:汉堡港口新城巨型工程的营销策略[J]. 国际城市规划, 2011, 26(1): 72-76.
  23. 黄耿志, 薛德升*. 国外非正规研究的主要学派[J]. 城市问题, 2011, (5): 85-90.
  24. 黄耿志, 薛德升*, 谢妍翰. 非正规就业: 女性人力资本积累的一种方式—以广州芳村茶叶市场茶艺表演业为例 [J]. 地理研究, 2011, 30(4): 699-708.
  25. 黄耿志, 薛德升*. 1990年以来广州市摊贩空间政治的规训机制[J]. 地理学报, 2011, 66(8): 1063-1075.
  26. 梅琳, 薛德升*. 从“废都”到国际城市—波恩的城市转型与启示[J]. 世界地理研究, 2011, 20(4): 57-66.
  27. 陈昆仑, 吴大放, 薛德升*. 西方城市环境议题及其研究述评[J]. 热带地理, 2012, 32(1): 98-106.
  28. 梅琳, 苏念, 薛德升*. 广州跨国机构的时空过程及其动力因素研究[J]. 人文地理, 2012, 27(1): 66-71.
  29. 陈昆仑, 薛德升*, 王旭.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广州五眼桥涌地区河涌环境演化研究—基于人类活动变迁的微观视角[J]. 人文地理, 2012, 27(2): 67-72.
  30. 黄耿志, 李天娇, 薛德升*. 包容还是新的排斥?——城市流动摊贩空间引导效应与规划研究[J]. 规划师, 2012, 28(8): 78-83.
  31. 梅琳, 薛德升*. 世界城市中的跨国机构研究综述[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10): 1264-1273.
  32. 陈昆仑, 王旭, 李丹, 薛德升*. 1990~2010年广州城市河流水体形态演化研究[J]. 地理科学, 2013, 33(2): 223-230.
  33. 薛德升, 黄鹤绵. 关于世界城市研究的两场争论及其对相关研究的影响[J].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8): 1177-1186.
  34. 黄耿志, 徐孔丹, 薛德升*. 广州摊贩空间疏导模式及其成功效应的影响因素——基于沥滘村疏导区的实证研究[J]. 人文地理, 2013, 28(6): 74-79.
  35. 梅琳, 薛德升*, Frauke KRAAS. 跨国机构与地方共同作用下的城市全球化——德国波恩的案例研究[J]. 地理学报, 2014, 69(2): 162-174.
  36. 薛德升, 王立. 1978年以来中国城市地理研究进展[J]. 地理学报. 2014, 69(8): 1117-1129.
  37. 薛德升, 林韬, 黄耿志. 珠三角外向型制造业非正规部门的形成发展机制——以广州市狮岭镇皮具产业为例[J]. 地理研究, 2014, 33(4): 698-709.
  38. 薛德升, 黄鹤绵, 王阳. 历史时期全球化作用下的城市空间转变——以1890s~1930s广州东山地区为例[J]. 地理科学, 2014, 34(6): 687-695.
  39. 黄鹤绵, 朱虹, 薛德升*. 境外世界城市文化动力研究综述与启示[J]. 热带地理, 2014, 34(3): 319-326.
  40. 苏念, 薛德升*. 从政府间国际组织的联系解读中日两国的全球联系[J]. 热带地理, 2014, 34(6): 814-822.
  41. 邹小华,薛德升*,黄颖敏. 等级化、网络化与区域化:基于律师事务所空间分布的中国城市体系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7(2): 134-142.
  42. 黄耿志, 薛德升*. 非正规经济的正规化:广州城市摊贩空间治理模式与效应[J]. 城市发展研究, 2015, 22(3): 51-57.
  43. 薛德升, 曾献君. 中国人口城镇化质量评价及省际差异分析[J]. 地理学报, 2016, 71(2): 194-204.
  44. 薛德升, 梁家健, 黄耿志. 全球化与广州跨国机构的空间分布演变与特征(1949-2012年)[J]. 城市规划, 2016, 40(10): 44-51+64.
  45. 黄颖敏, 薛德升*. 地方政府企业化视角下的半城市化地区社区转型——以东莞市厚街镇赤岭社区为例[J]. 热带地理, 2016, 36(5): 795-805.
  46. 邹小华, 薛德升*. 世界城市体系研究的定量化趋势及其方法演化[J]. 人文地理, 2017, 32(1): 16-22.
  47. 杨江敏, 杨忍, 薛德升*. 广东省城市环境质量变化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J]. 热带地理, 2017, 37(4): 601-609.
  48. 黄颖敏, 薛德升*, 黄耿志. 国外城市非正规性研究进展及启示[J]. 人文地理, 2017(4): 7-14.
  49. 王立, 薛德升*. 世界城市跨国空间研究的分野与合流[J]. 人文地理, 2017 (5): 69-75.
  50. 黄颖敏, 薛德升*, 黄耿志.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基层非正规土地利用实践与制度创新——以东莞市长安镇为例[J]. 地理科学, 2017, 37(12): 1831-1840.
  51. 梁志超, 黄旭, 薛德升*. 柏林市艺术空间演变与政府引导机制——以米特区施潘道郊区为例[J]. 国际城市规划, 2017, 32(6): 99-107.
  52. 王立, 薛德升*. 解绑-嵌入: 广州天河北全球化空间的跨国生产[J]. 地理研究, 2018, 37(1): 81-91.
  53. 刘怀宽, 杨忍, 薛德升*. 新世纪以来中德世界城市全球化模式对比分析[J]. 人文地理, 2018, 33 (2): 50-59.
  54. 薛德升*, 邹小华. 基于中资商业银行全球空间扩展的世界城市网络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18, 73(6): 989-1001.
  55. 薛德升*, 万雅文, 杨忍. 中国对外建设水电站时空演变过程与影响机制分析[J]. 地理学报, 2018, 73(10): 1942-1953.
  56. 高银宝, 谭少华, 薛德升*, 曾献君. 基于行动者网络的农村土地开发利益协调研究——对韶关市区典型村的分析[J]. 城市规划, 2018, 41(7): 69-78+92.
  57. 王立, 薛德升*. 世界城市跨国空间形成发展过程比较——基于柏林和广州的实证[J]. 城市规划, 2018, 41(4): 44-52+118.
  58. 刘怀宽, 薛德升*, 刘晔. 城市特性与政府网站营销内容的关联性——基于中国28个世界城市的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2): 259-270.
  59. 许吉黎, 杨帆, 薛德升*. 德国汉堡生物医药集群研发和商务知识的网络结构与空间流动[J]. 地理科学, 2019, 39(2): 325-333.
  60. 邹小华, 薛德升*, 李玮. 中资律师事务所全球扩展及其网络空间结构演变[J]. 世界地理研究, 2019, 28(2): 149-159.
  61. 王立, 邱川曦, 薛德升*. 世界城市全球化空间的演变与重塑模式——以柏林波茨坦广场为例[J]. 人文地理, 2019, 34(3): 75-82.
  62. 刘晔, 王若宇, 薛德升*, 曾经元. 中国高技能劳动力与一般劳动力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研究, 2019, 38(8): 1949-1964.
  63. 谭佩珊, 黄旭, 薛德升*. 世界城市中跨国文化消费空间的演化过程与机制——以柏林克洛伊茨贝格街区为例[J]. 国际城市规划, 2019, 34(4): 127-133.
  64. 邹小华, 薛德升*, 屈啸, 陈再齐. 转型期中国城市网络空间结构演变——基于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网络的视角[J]. 人文地理, 2019, 34(5): 85-92.
  65. 黄耿志, 张虹鸥, 薛德升*, 姚华松. 中国城镇非正规经济与城镇化发展的倒U型关系[J]. 经济地理, 2019, 39(11): 76-83.
  66. 邓清华, 薛德升*, 龚建周. 网购时代广州市居民购买食品行为特征[J]. 热带地理, 2019, 39(5): 780-789.
  67. 杨蓉, 刘晨, 薛德升*. 全球化背景下基于宗教地理的西方城市空间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20, 39(1): 153-165.
  68. 黄旭, 刘怀宽, 薛德升*.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移民社会融合研究综述与展望[J]. 世界地理研究, 2020, 29(2): 397-405.
  69. 贺良辉, 薛德升*. 环中国南海周边国家及地区地缘经贸关系动态演化探析[J]. 世界地理研究, 2020, 29(3): 469-479.
  70. 邓清华, 薛德升*, 龚建周. 广州市居民网络购物频率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差异[J]. 地理科学, 2020, 40(6): 928-938.
  71. 李子枫, 黄耿志, 薛德升*. 全球化背景下多主体推动的滨水区更新——以德国科隆莱茵瑙港为例[J]. 国际城市规划, 2021, 36(3): 122-128.
  72. 李玮, 黄耿志, 薛德升*. 世界城市制造业地域嵌入生产性服务业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以广汽本田和空客汉堡为例[J]. 地理研究, 2021, 40(2): 343-355.
  73. 李晓文, 杨帆, 薛德升*. 行动者网络视角下的资源型城市动态转型研究——以德国多特蒙德市为例[J]. 世界地理研究, 2021, 30(5): 913-924.
  74. 王波, 雷雅钦, 易丹然, 薛德升*. 广东省国有企业空间组织网络演化——基于有向加权网络的分析[J]. 经济地理, 2021, 41(12): 142-148.
  75. 杨江敏, 黄耿志, 薛德升*. 西方区域环境治理研究进展及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启示[J]. 热带地理, 2022, 42(2): 293-304.
  76. 黄楠希, 韦春竹, 陈炜, 薛德升*. 环南海区域16个典型沿海城市的用地空间增长规律研究[J]. 人文地理, 2022, 37(1): 150-163.
  77. 伊苒, 薛德升*, 王波. 1999—2019年珠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进程——基于政府门户网站新闻报道的分析[J]. 人文地理, 2022, 37(4): 113-121.
  78. 欧钰斌, 薛德升*. 亚洲城市承办奥运会时的跨城联系异同——基于北京和东京夏季奥运会的比较研究[J]. 人文地理, 2022, 37(6): 98-108.
  79. 欧钰斌, 黄耿志, 薛德升*. 体育赛事视角下的世界城市网络结构特征——基于国际网球巡回赛的研究[J]. 世界地理研究, 2023, 32(9): 1-16.
  80. 李子枫, 黄耿志, 薛德升*. 城市跨国空间重构及其全球-地方互动治理机制——德国杜塞尔多夫市的案例研究[J]. 地理研究, 2023, 42(11): 2899-2913.
  81. 薛德升, 许浩铭, 张启航, 王波*, 柳意云, 刘立欣. 新时代“五育并举”下高校学习空间体系构建[J].高教学刊, 2023, 9(33): 33-36+41.

中文专著章节或论文集文章

(1)许学强,薛德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发展、规划和教育:回顾与前瞻[J].中国经济改革与城市:发展、规划及教育,1994:3-15。

(2)阎小培,薛德升.经济改革与城市规划教育:面临的问题、改革的内容与措施[J].中国经济改革与城市:发展、规划及教育,1994:183-186。

(3)薛德升.珠江三角洲镇域乡镇工业企业生产组织与工业发展——以民乐、人和、北滘三镇为例[J].中国乡村——城市转型与协调发展.1998:158-167.

(4)薛德升,王立,邹小华.珠江三角洲“世界工厂”发展的内部空间差异——基于东莞镇域尺度的分析.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2),中国城市出版社:324-334.

(5)薛德升,黄鹤绵,李玮.关于广州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标杆城市的研究报告.中国广州城市建设与管理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08-116.

(6)薛德升,李志刚,何深静,等.城市化过程与机理,地理科学三十年,商务印书馆(2016):727-758.

英文专著或论文集

(1)Yan Xiaopei and Xue Desheng (ed) .Urban 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Governance in Globalization(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发展、规划与管治)[M]. SunYat-Sen Universwity Press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Guangzhou (广州)。

中文专著或论文集

  1. 梁韶灵,薛德升.韶关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M].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3.
  2. 薛德升,李海东,曹小曙著. 韶关中心城市与都市区发展研究[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3.10.
  3. 薛德升, Dietrich Soyez, 刘云刚, 周素红, 袁媛(编著). 学生德国实习集锦 [M]. 广州: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2008.
  4. 薛德升, 黄耿志. 城市摊贩的社会经济根源与空间政治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5.
  5. 薛德升, 黄旭, (荷)杨·范·维斯普(Jan van Weesep). 地理学国际实习教程——荷兰-比利时地理综合实习[M].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21.11.
  6. 薛德升, 刘晔, (德)苏迪德(Dietrich Soyez), 李子枫. 地理学国际实习教程——德国地理综合实习[M].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21.11.
  7. 薛德升, 刘晨, (瑞士)瑞塔·施耐德-斯利华(Rita Schneider-Sliwa). 地理学国际实习教程——瑞士-上莱茵河谷地理综合实习[M].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21.11.
  8. 薛德升,朱竑,韦春竹,蔡晓梅著. 环南海国家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报告[M].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22.01.

媒体专访

(1)《中国新闻周刊》对薛德升专访,“广州求解外国人管理”,中国新闻周刊,2009-08-17,P32-35。

(2)《东莞经济》对薛德升专访,“学习德国鲁尔区”(进行三旧改造),东莞经济,Vol(49),2010(4),P53-55。

(3)(香港)《文汇报》对薛德升专访,“洋黑工乱象频生,中国亟待立新规”文汇报,2010.7.3(A17),2010.7.5(A19)。

(4)《孔子学院杂志》对薛德升专访,“把瑞士这样大的国家变成都市区”,

2016.9.8 (http://www.weixindou.com/p/O70W05F4W4.html)

5)腾讯网、搜狐网、凤凰资讯、新浪新闻等多家网络媒体对薛德升专访,“广州:以后叫我‘一线城市’请在前面加‘世界’两字”,2017.6.15 http://gd.qq.com/a/20170615/002870.htm

(6)腾讯网、新华网等多家网络媒体、广州日报对薛德升专访,“GaWC发布2018年世界城市体系排名 广州首进世界一线城市三十强”,2018.11.15

http://news.sina.com.cn/c/2018-11-15/doc-ihmutuec0325836.shtml

(6)《广州日报》对薛德升专访,“广州首进世界一线城市三十强”2018.11.15(A3版)

(7)《南方日报》对薛德升专访,“开放性、包容性、综合性:向更高水平世界城市迈进”,2020.09.09(A02版广州观察观点)

 

科研项目

国家研究项目(主持)

(1)“珠江与长江三角洲乡镇工业发展与空间集聚比较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时间1999.1-2001.12,项目批准号49801006;

(2)“体制转型背景下中国城市内部社区发展与规划研究-以广州为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时间2005.1-2007.12,项目批准号40471039;

(3)主持人之一, “城市化与环境变化互动系统的检测与分析技术”(专题任务书编号2007BAC03A11-03),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的检测与分析技术研究” (课题任务书编号2007BAC03A11)子课题之三,2007.10-2009.10;

(4)“ 中国非正规城市化:动力、空间与管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时间2008.01-2010.12,项目批准号40771066,40万元;

(5)“中国城市非正规空间:特征,机制,演化与管治”,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时间2010.01-2012.12,项目批准号20090171110039,6万元;

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全球化:过程、格局、动力与空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时间2012.01-2016.12,项目批准号为41130747,经费300万元;

(7)“世界城市发展的多样性:结构、过程、空间与地方——中国与德国两对城市的比较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时间2014.01-2018.12,项目批准号为41320104001,经费320万元;

(8)“从国家农业区到世界工厂到世界级大湾区:珠江三角洲全球城市区域的形成与演变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时间2020.01-2024.12,项目批准号:41930646,经费297万元

(9)南海及周边国家人文地理过程及机制研究,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创新团队建设项目,2021,经费99万元

(10)南海及周边国家人文地理过程及机制研究,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创新团队建设项目,2020,经费38.6万元

国际合作项目(作为中方主持人)

(1) “Governing the Emerging Megacities: Water, Public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时间2005.1-2006.12,由德国教育与科学部资助;

(2) “Megacities - Megachallenge: Informal Dynamics of Global Change”(巨型城市-巨型挑战:全球变化的非正规动力), funded by the German Research Foundation(德国国家研究基金项目),2008.03-2015.12,110万元,0806001

(3) “珠江三角洲半城市化动力:新出现的土地利用方式、城中村及其联系的全球机制”, funded by the German Research Foundation(德国国家研究基金项目),2008-2009;

(4) “珠江三角洲城市发展与规划”, funded by the Swiss Research Foundation(瑞士研究基金项目),2009-2010;

(5) “Land use change for development”(发展中的土地利用变化),funded by the 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 Discovery Project Grant (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2013-2015,11万元

教改项目

  1. 2022年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立项类别:研究生示范课程建设项目,项目名称:《发展地理学:理论、方法与实践》,项目批准号:2022SFKC004
  2. 2022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专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专项,项目名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五育并举”校园空间规划与营造:以两所广东高校为例,项目编号:2022GXJK001

 

服务

本校校内

  1. 2022年中山大学学术委员会理科学术分委员会委员(2022.4.13-2026.4.12
  2. 中山大学逸仙教授2021.12-)
  3. 中山大学理学部学位委员会委员(2013-)
  4.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院长(2016-)
  5.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副院长(2009-2012)
  6.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院长助理(2002-2009)
  7.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2004-2013)
  8. 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主任(2006-)
  9. 广东省城市化与地理环境空间模拟重点实验室主任(2019-2021)
  10.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校友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聘期:2019.12-2023.11)
  11. 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聘期三年(2019.01-

学术组织

国际学术组织

  1. Chair, Informality, Soci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Union (2021.12-)国际地理联合会非正规、社会变化与发展委员会主席
  2. Fellow of European Centre for Living Technology (ECLT) (2019.3-) 欧洲生命技术中心
  3. Member of Steering Committee, Megacity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Union (2012-2023).国际地理联合会巨型城市委员会执行委员
  4. Member of Scientific Steering Committee, Urbanization and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UGEC), International Human Dimensions Programme on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007-2012).
  5. Member of the Steering Group of the Key topic “Megacities-Our Global Urban Future” in the International Year of Planet Earth (IYPE), United Nations (2008).

国内学术组织

  1. 广东省城市化研究会理事(2002-)
  2. 广东省社区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2003-)
  3.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2003-)
  4.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第三、四届理事会理事(2004-)
  5. 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CNN-IHDP)城市化工作组副组长、组长(2005-)
  6. 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06-)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十一、十二、十四届地球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2006-2009,2012-2013)
  8. 广东省地理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2009-2015)
  9. 中国地理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2010)
  10.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2014-
  11. 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8-2022
  12. 广东省本科高校地理科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2019.08-2023.08
  13. 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2019.03-)
  14.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地理学学科评议组成员(2020.11-
  15. 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协会第二届监事会监事长(2023.02-2028.01

学术期刊

现任《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地理学报》《人文地理》《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 编委

  1. 《国际城市规划》期刊编委,第二届编委会(2007-2010)第三届编委会(2011-2014)第四届编委会(2015- 2018)
  2. 《热带地理》期刊编委(2008-2023)
  3. 《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编委(2009-)
  4. 《人文地理》期刊编委(2011-)
  5. 《城市规划》期刊编委(2012.8.1-2020.2.29)
  6.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编委(2014-)
  7. 《地理学报》期刊编委(2015-)
  8.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编委 聘期五年(2019.4.25-2024
  9. 《城市规划》杂志特约审稿专家(2010.08.01-2012.07.31;2020.03.01-2023.08.24)
  10. 《热带地理》期刊学术指导(2023.4.17-)

政府部门

  1. 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2004.7.28-2007.7.27)
  2. 汕尾市人民政府科学发展顾问团顾问(2009.7.1-2011.6.30)
  3. 韶关市城乡规划委员会非公务委员(专家委员)(2013.04-2016.08)
  4. 韶关市城乡规划委员会专家顾问(2016.09-2020.05)
  5. 韶关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专家顾问(2020.06-)
  6. 广州市人民政府第四届决策咨询专家,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合作与发展决策咨询组(2019.02-2022.02
  7. 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决策咨询顾问(2021.08-)
  8. 广州市人民政府第五届决策咨询专家,城市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决策咨询组(2022.10-2027.10)
  9.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咨询专家委员会专家(2022.08-2025.08

其它高校

  1. 华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2009-)
  2. 暨南大学客座教授(2010-)
  3. 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外学者”特聘教授(2021.05-)

执业资格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城市规划师(2002.10.13-)

 

奖励

  1. 中国地理学会“优秀学会工作者”(2008)
  2. 韶关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综合成果)获广东省城市规划协会表扬奖,本人为第一主持人(2007)
  3. 2004年、2006年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我心目中的良师”;
  4. 2008、2009、2010年度科研先进工作者,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5. 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013-2018
  6. 第三届全国优秀地理科技工作者”(2017.06)
  7.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优秀工会会员”(2017)
  8. 第二届吴传钧人文与经济地理优秀论文奖(一等奖)(2018.04)
  9.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8.01
  10. 2018年“中山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18.07)
  11. 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项目名称:面向乡村振兴的建设用地再开发空间配置理论与技术,排名第四,证书编号:粤府[2019]0905号,项目编号:J18-2-05-R04    
  12. 中国地理学会建设“突出贡献奖”(2019.11)
  13. “2019年中国城市地理优秀论文奖”一等奖,中国人口城镇化质量评价及省级差异分析,中国地理学会(2019.12
  14. 2019年度广州市优秀城市规划设计项目一等奖,项目名称:广州第二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排名第五,证书编号:(2019)GZ-1-20(2020.01)
  15. 2019年度广东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一等奖,项目名称:高校、高质、高能、高知、高效——连州市丰阳镇夏东村景观提升及旅游发展规划,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协会,排名第一(2020.07)
  16. 2019年度广东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一等奖,项目名称:广州第二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协会,排名第五
  17. 2019年度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二等奖,项目名称:广州第二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排名第五名,证书编号:(2019) CG-02-083-14(2020.12)
  18. 中山大学第十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人文地理学生全球视野培养与国际野外实习课程建设),薛德升、刘晨、刘晔、李子枫、Dietrich Soyez、Jan van Weesep、Rita Schneider-Sliwa(2021.06)

 

组织国际会议

  1. 2019年12月6-8日,纪念中国人文地理学复兴40周年大会、纪念中山大学地理学创办90周年大会,中山大学
  2. 2018年12月6-10日,第四届亚洲地理大会,中山大学
  3. 2017年12月8-10日,地理学教育与研究全球网络会议,中山大学
  4. 2013年12月13-15日,“中国城市转型与重构”国际研讨会,中山大学;
  5. 2010年8月26-28日,中国与人文地理学的未来国际会议,中山大学;
  6. 2010年8月23-25日,人文地理学高级研讨班,中山大学;
  7. 2009年11月21-22日,第二届中德高等地理教育、研究与应用国际研讨会,中山大学;
  8. 2009年11月24-25日,“巨型城市-巨型挑战:全球变化的非正规动力”国际研讨会,中山大学;
  9. 2008年11月30-12月1日,“Germany-China Moving Together”: “Coping with Our Industrial Pasts: Reuse and Redevelopment of Urban Brown Fields and Industrial Buildings”,中山大学;
  10. 2008年11月12-14日,“德中同行:德国国家基金优先项目”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山大学;
  11. 2007年8月6-14日,国际地理联合会(IGU)“跟踪明日的城市”委员会(Commissions of Monitoring Cities of Tomorrow)2007年年会,中山大学;
  12. 2006年1月8-13日,中-德“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Governing the Emerging Megacities: Water,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中山大学;
  13. 2005年7月15-17日,中-港-美“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粤、港、美三方学生学术研讨会”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