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平台

序号 平台名称 批准部门 平台级别 批准建设日期
1 广东省城市化与地理环境空间模拟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科技厅 省部级 2010-11
2 广东省水环境遥感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科技厅 省部级 2014-12
3 广东省公共安全与灾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科技厅 省部级 2017-09
4 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山大学共建 省部级 2018-12
5 粤北岩溶区森林生态系统碳水耦合野外观测研究站 广东省科技厅 省部级 2022
6 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 校级 1985-01
7 中山大学土地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 校级 2004-01

广东省城市化与地理环境空间模拟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城市化与地理环境空间模拟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山大学于2010年10月成立,2014年1月通过验收。2015年1月被评为广东省优秀重点实验室。

研究领域:

(1)区域人文-自然要素耦合过程与模拟;

(2)城市化与城乡问题研究;

(3)区域环境变化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4)全球化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与治理。

研究成果:

实验室承担了国家、地方等多种层次与类型的科研项目,近3年新立项项目数210项。发表了一批国际高水平的论文和研究专著,近3年标注了重点实验资助的科研论文261篇,包括SCI论文184篇;获得了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


广东省水环境遥感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4年经广东省科技厅批准成立。

研究领域:

(1)水环境遥感研究与业务化应用;

(2)水环境遥感监测、水环境污染控制、水资源保护;

(3)水环境遥感先进技术和遥感监测系统技术。

研究成果:

获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国家级项目2项,已发表科研论文33余篇(SCI论文12篇)。

获得发明专利7个,软件著作权6项。

已完成了多个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水质遥感监测服务和系统建设项目,已建立了粤港澳水量与水环境遥感监测系统,广东省东江流域水质遥感监测系统,飞来峡水库水质遥感监测信息系统,西沙群岛岛礁遥感监测系统,浙江省水环境遥感业务监测系统,并在多个单位投入业务试运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环境效益。


广东省公共安全与灾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公共安全与灾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由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牵头成立,与奥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建通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共建,于2017年9月获得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其前身是创建于2012年10月的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综合地理信息研究中心。

研究领域:

中心面向国家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以地理信息技术为支撑,立足科技前沿,整合城市与区域规划、遥感与地理信息工程等学科的骨干师资力量和专业技术人才,致力于社会安全、公共卫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时空分析技术与应用五大研究领域的研究工作。

中心拥有地物波谱仪、水质监测仪、多参数自动监测系统、高精度手持GPS等专业仪器设备以及多台高性能服务器、图形工作站和一系列专业软件,并积累了大量多源卫星影像、基础矢量数据和实测数据。

研究成果:

近3年中心承担纵向科研项目30多项,举办国际和国内重要学术会议10余次;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和登记软件著作权30多项。


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

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 研究院主要依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中山大学的优势资源和研究力量,包括依托中山大学的学科、人才、资源整合和产学研结合的优势,以及住建部在乡村建设管理和区域协调中的规划、政策制定优势,集成各方面力量,将研究院建设成为区域协调和乡村振兴领域的国家级高端智库,为中国区域和乡村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保障、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

研究领域:

研究院目前正在开展以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建设为研究主题的多个方向研究,主要包括:区域协调发展、同城化和区域一体化、区域产业经济、区域治理和管治、城镇化、城市增长与收缩等;乡村建设理论体系、大数据与遥感识别农房与聚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方式与路径研究、乡村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模式与布局特征研究、乡村建设评价方法与体系研究、乡村治理与共同缔造等。

研究成果:

目前,研究院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重点项目),广州市科学研究计划(面上),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研究课题等30余项纵向科研项目以及30余项规划研究课题。


粤北岩溶区森林生态系统碳水耦合野外观测研究站

“广东省粤北岩溶区碳水耦合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23年由广东省科技厅批准立项,其观测场主要位于广东清远英德市。该站聚焦粤北岩溶区水、土、气、生、岩等自然要素,对其开展立体化、全方位综合观测。未来,项目团队拟把该站建设成集科研、教学、实习和科普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科研-教学实习-科普”基地。

研究领域:

“粤北岩溶区森林生态系统碳水耦合野外观测研究站”将聚焦岩溶区森林生态系统碳水循环与源汇过程,获取长期连续稳定的野外定位观测数据并开展相关高水平科学研究工作,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区域科技创新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研究方向包括:1)森林生态系统碳水循环和源汇过程; 2)岩溶区化学风化过程对碳循环的影响;3)岩溶区溪流碳排放、碳输移特征和机理;和4)岩溶区碳增汇与减排方法和技术。

研究成果:

目前,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10余项。


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成立于1985年。

研究领域:

(1)城市地理与城市规划;

(2)旅游地理与规划;

(3)区域发展与规划;

(4)社会与文化地理。

研究成果:

近3年获国家与省部级科研项目36项。

获得多项成果奖励,出版学术著作40多部,每年发表学术论文100来篇。

已完成了大批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涉及城市与区域规划、管理、战略咨询等相关项目。


中山大学土地研究中心

土地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

研究领域:

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规划、土地利用与管理信息系统等。

研究成果:

主持土地调查、评价与规划类项目约80项,出版专著6本、发表研究论文约190篇,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6项,如“1:1000比例尺的土地利用基础图件与数据更新调查技术研究”获得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率先发展地区土地调查与评价关键技术研究”获得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西藏土地沙漠化理论体系创建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项目获得2013-2014年度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现为中国土地学会理事单位,拥有全国土地规划甲级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