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黄梅县渡河村儿童乐园共同缔造”案例入选2025年研究生教育“最佳实践”
10月24日—25日,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2025年年会暨第二届研究生教育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大会发布了院长联席会2025年研究生教育“最佳实践”案例名单。我院李郇教授团队报送的《黄梅县渡河村儿童乐园共同缔造——以服务为导向的乡村建设人才培养实践》成功入选。
我院师生紧扣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实践、壮大乡村人才队伍等重大部署,坚持以解决社区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参与式规划为手段、以共同缔造为路径,引导青年学子走进乡村、建设乡村、服务乡村,把乡村振兴的主阵地变成立德树人的大课堂,逐步培养形成一支面向乡村建设的一线实践人才队伍,充分展示了我院以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建设需求为导向、以真实场景为课堂的研究生培养特色和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式。
获奖案例聚焦湖北省黄梅县北部的渡河村。该村面临青壮劳动力外流、人口老龄化、村民主体性不足等制约乡村自主发展的共性难题。2023年10月起,我院师生受地方党委政府委托进入渡河村开展参与式规划服务,截至目前已组织8次驻村工作,近40人次师生参与,召开群众座谈10余次、入户访谈50余人次,以硕博研究生为主的高校团队与村民、基层干部组建工作坊,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方法,从村民关心的小事实事、日常生活空间切入,在党建引领下充分组织动员群众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在多轮走访中,李郇教授团队发现村里留守儿童多、公共活动空间少、家长对儿童户外活动有真实需求,于是与村委会多轮协商,确定在村部周边共建一个可参与、可维护、能见成效的儿童乐园。
中国农民丰收节,于2018年设立,节日时间为每年“秋分”。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将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
为最大限度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师生与当地政府共同研讨制定了《共同缔造“以奖代补”实施办法(试行)》,从奖补范围、奖补对象、申请流程各方面,明确了村民参与村庄小型公共设施建设的机制体制。
以师生团队、村委、当地工匠为主体成立儿童乐园共同缔造小组,学生团队负责儿童乐园方案设计与技术指导,并在具体施工过程因地制宜对方案进行调整,以建造更加符合村民需求的儿童乐园。在儿童乐园共建中,学生与当地工匠互相学习,探索了各种机制与宣传工作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发动村民建设村庄的主体性。通过共建儿童乐园,同学们将所学规划知识运用在实践中,在切实为乡村做贡献的同时长才干、增本领。

实践尾声,县镇政府向参与学生颁发“乡村规划师”聘书,学生与村里留守儿童结对成为“爱心哥哥”“爱心姐姐”,在亲眼见证乡村环境与人际关系改善的过程中,切实体悟“研究真问题、解决真问题”的科研与人生方向。乡村建设的实践仍在继续,但对于参与本次实践的同学来说,亲眼见证和亲身经历乡村环境面貌和村庄人际关系的改善,让他们受益良多。
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把面向国家乡村建设需求的拔尖复合型人才培养作为核心任务。以真实村庄为课堂,以共同缔造为抓手,支持学生走进田野、直面问题、参与建设,在服务中增长才干、在实践中锤炼担当。面向未来,学院将完善从问题提出、项目实践、课程融入到人才成长的贯通培养机制,汇聚校地力量与社会资源,推动更多青年扎根乡村一线,既破解乡村建设的人才短板,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持续注入青春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