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杨忍,博士,贵州毕节人,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山大学乡村振兴联合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山大学土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哲学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中山大学人文社科学科交叉团队培育发展专项首席专家,中山大学逸仙学者。主要从事乡村地理学、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理论与规划实践、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等研究。兼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地理工程分会副主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权益研究分会副主任、广东省土地学会副理事长、《地理科学》、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热带地理》、Rural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编委、《经济地理》青年编委。作为首席专家主持教育部哲学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广东省社科重点项目1项、广州市科技“菁英领航”项目等2项,中央高校专项经费项目3项,承担其他系列区域城乡、村镇发展规划及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等咨询项目10余项。在Journal of Rural Studies、Land Use Policy、Habitat International、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等SSCI/SCI及地理学权威期刊等发表论文140多篇,论文总被引9000余次,7篇学术论文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3篇论文入选ESI1%高被引论文、7篇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被中国学术精要高被引论文收录33篇(2013-2023),出版专著1部,参编专著4部。获省部级科研奖项3项,广东省城市规划设计一等奖1次,获首届广东省青年地理科技奖、获首届最具影响力的(2016)年度中国地理学期刊优秀论文奖、中国地理学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论文7篇和中国城乡规划优秀论文奖1篇,获2022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学术论文奖,2024年度知网最具影响力学者。入选斯坦福大学发布的2023年、2024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研究方向
“追三农之源,解三农之困”
欢迎具有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科学类、城乡规划、土地资源管理、经济学等专业背景的学生保送和报考
硕士/博士招生专业:人文地理学(学术型硕士/博士)、城乡规划(专业型硕士)、资源与环境(智慧城乡治理方向专业博士)
欢迎乡村地理学、农业经济学、土地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农业气候气象、城乡规划等专业的青年博士加入研究组开展博士后合作研究
单位邮箱:yangren666@mail.sysu.edu.cn
学术邮箱:yangren0514@163.com
学历背景
博士:2010.9-2013.7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人文地理学
硕士:2007.9-2010.7 陕西师范大学 自然地理学
本科:2003.9-2007.7 陕西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
辅修:2004.9-2007.7 陕西师范大学 经济学
工作经历
2022,04-至今,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
2017,01-2022,04,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副教授
2013,07-2016,12,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城市与区域规划系,讲师
2016,06-至今,人文地理学,硕士生导师
2018,12-至今,人文地理学,博士生导师
社会学术兼职
2025-05- 广东省乡村促进会专家库专家
2024.01- 中山大学乡村振兴联合研究院执行院长
2021.12- 中山大学土地研究中心 副主任
2024.12-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理事
2019.03- 中国地理学会 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
2020.11-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
2024.11-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资源权益研究分会 副主任
2024.04- 中国地理学会 地理工程分会 副主任
2025.01- 广东省土地学会 副理事长 土地资源研究专委会主任
2023.10-广东省“双百行动”乡村建设高校联盟工作委员会 副主任
2023.10-广东省“双百行动”乡村建设高校联盟工作委员会 北部工作组组长
2019.06- 广东省土地学会 第六届理事会 理事
2016-2019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院长助理
2019.06-广东省土地学会 土地利用规划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
2018.10-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自然资源教育工作委员会 委员
2017.04- 中国土地学会 青年工作委员会 委员
2021.08-中国国土经济学会 青年工作委员会 委员
2021.08- 广东省生态修复协会 标准与工程技术专业委员会 委员
2021.12-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第六届编委会 委员
2018.01-《热带地理》第9和10届编委会 委员
2019.12-《经济地理》首届青年编委会 委员
2022.6-《中国地理科学评论》首届编委会 委员
2022-6- Rural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编委会 委员
2019.01-广东省农业农村厅项目评审专家库专家
2022.01- 广东省生态修复协会专家库专家
2022.01-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专家库专家
2023.01-广东省水利风景区规划评审专家库专家
2023.05-广东省农田灌溉发展规划专家库专家
2023.05-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数字创新平台“主文献库”建设专家
2024.01-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评审专家库专家
讲授课程
研究生课程:地理学研究方法(必修)、城乡问题(讲座)、城乡规划理论与实践(讲座)
本科生课程:数量地理学(必修)、土地资源与利用(必修)、乡村发展与规划
主持科研课题
主持 中山大学人文社科学科交叉团队培育发展专项: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团队(建设周期三年),首席专家,2025-2027.
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3JZD008):中国式乡村现代化理论研究,2024.01-2026.12.(首席专家)
主持广东省社科规划“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研究 重点项目(GD24ES013):完善城乡融合体制机制与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实践.2024-2026.
主持广东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课题:广东省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体制机制集成创新研究.2025.
主持2025 年度广州市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专项(科技菁英“领航”方向):都市近域乡村发展与空间重构.2025-2028.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171193):面向城乡融合的珠三角地区都市农业地域系统功能演化、空间重组及环境效应研究,2022.01-2025.12
主持中山大学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交叉学科团队培育项目(24wkjc11):数字技术介入下的乡村振兴:地域模式、科学路径与治理机制.2024-2026.
主持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山大学青年拔尖人才培育项目:乡村发展与空间重构,2022-2024.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871177):发展视域下的珠三角乡村空间多元分化:演变、类型、动力与治理,2019,01-2022,12.)
主持执行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对接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2020B0202010002)第二课题:县域村镇空间发展智能化管控与规划支持关键技术,2020.05-2023,04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1401190):人口外流区乡村发展转型类型、演化机制及空间优化重组研究-以珠三角外围地区为例,2015,01~2017,12. 主持2017年广州市科学研究专项项目(201707010097):珠三角大都市外围地区乡村发展转型及其空间重构模拟,2017,01-2020,12.
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目(15lgpy34):大都市外围人口外流地区农村空心化的资源环境及社会空间响应机制研究.2015,01~2016,12.
主持中山大学青年教师起步资助计划:大都市郊区城乡转型重构的资源环境效及社会空间重组研究.2014,01-2014,12.
主持(联合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广东省城乡人口回流对农村发展影响研究“,2015.
技术负责“广东省乡村文化价值挖掘赋能乡村振兴”,广东省农业农村厅,2023.
共同主持“顺德农村建设用地整合及政策研究”,2015-2016. 技术负责”杏坛镇逢简村土地综合整治建设方案研究“,2014-2015.
技术负责“连州市丰阳镇柯木湾村扶贫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中山大学定点扶贫村,2016-2017.
主持“拆旧复垦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政策与路径”,广东省自然资源厅,2019.
主持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之六专题“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生态修复关系研究”,广东省自然资源厅.2020.
主持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优秀案例研究(珠三角地区),广东省农业农村厅,2024.
主持高州市未来社区研究与城市设计,高州市自然资源局,2025.
主要代表性学术成果
杨 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发展与空间优化重组. 科学出版社(33万字). 2016.
Yang R, Xu Q, Long H L.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optimized reconstruction analysis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China.Journal of Rural Studies.doi:10.1016/j.jrurstud.2016.05.013.2016.
Lin, Y.C., & Yang, R. (2024). Prod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mechanism of consumption spaces in urban fringe areas under capital intervention: Evidence from Guangming town in Shenzhen.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108, 103307.https://doi.org/10.1016/j.jrurstud.2024.103307
Simeng Li, Ren Yang*, Hualou Long**, Yuancheng Lin, Yusi Ge. (2024). Rural spatial restructuring in suburbs under capital intervention: Spatial construction based on nature. Habitat International, 150, 103112. https://doi.org/10.1016/j.habitatint.2024.103112.
Yang R,Luo X, Xu Q.Measuring the impact of the multiple cropping index of cultivated land during continuous and rapid rise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A study from 2000—2015. Land.2021. 10, (5), 1-22
Yang R, Pan Y,Rural vulnerability in China: Evaluation theory and spatial patterns.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21, 31(10):1507-1528.
Yang R, Lin Y.Rural spatial transformation and governance under the game of and development rights: A case study of Fenghe village in Guangzhou.Growth and Change.2021.10
Yang R. Space re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internal driving mechanisms of Taobao villages in metropolitan fringe areas: A case study of Lirendong village in Guangzhou, China.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22,32(12):2599-2623.
Yang R,Zhang X.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gricultural specialized villag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22,32(6):1-22.
Lin YC,Yang Ren, Li SM.Rural Development Transformation and Social Govern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ecialization.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23
Yang R, Qin Baoqing,Lin Yuancheng.Assessment of the impact of land use change on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landscape and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in the case of study the Pearl River Delta in China.Land 2021, 10(11), 1219 https://doi.org/10.3390/land10111219.
Yang R, Pan Y, Xu Q,Space diversification process and evolution mechanism of typical village in the suburbs of Guangzhou.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20, 30(7): 1155-1178.
Yang R, Zhang Q, Xu Q,Urban-rural spatial transformation process and influen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d use: A case study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Habitat International,doi.org/ 10.1016/j. habitatint. 2020.102234
Deng Y,Yang R*.Influence Mechanism of Production-Living-Ecological Space Changes in the Urbanizat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Land.2021.
Xu Q,Yang R*,Zhuang DC.Spatial gradient differences of ecosystem services supply and demand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doi.org/10.1016/j.jclepro.2020.123849.
Pan Y, Yang R*,Qiu J, Wang J, Wu J.Forty-year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agricultural climate suitability in China reveal shifted major crop production areas.Catena, doi.org/10.1016/j.catena.2023.107073.
Pan Y, Lin Y, Yang R*.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pace Suitability in China: Spatial Pattern,Influencing Factors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22,19,13812.doi.org/10.3390/ijerph192113812
Xu Q, Yang R*. The sequential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land use in the rapid urbanization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019, 26:30130–30144.
Yang R,Xu Q, Xu X, Chen Y.Rural settlement spatial patterns and effects: road traffic accessibility and geographic factors in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9, 29(2): 213–230.
Xu Q,Yang R*, Dong Y X.The influence of rapid urbanization and land use changes on terrestrial carbon s ources/sinks in Guangzhou, China.Ecological Indicators. doi:10.1016/j.ecolind.2016.05.052.
Yang R, Liu Y S, Long H L,Qiao L Y.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settlements and land use in the Bohai Rim of China.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5, 25(5):559-572.
Liu Y S,Yang R, Long H L. Implications of landuse change in rural China: A case study of Yucheng, Shandong province. Land Use Policy,2014, 40:111-118.
Yang R,Liu Y S, Ren Z Y. Assessment of climate for agricultural suitability and Optimal Alloc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he Guanzhong Region, Shaanxi Province.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2,13(11):2379-2385,2448.
Liu Y S, Yang R, Li Y H. Potential of land consolidation of hollowed villages under different urbanization scenarios in China.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3,23(3):503-512.
Guo L Y, Yang R, Wang D L. A study on the spatial difference of farmland nitrogen nutrient budget in the Bohai Rim region,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2, 22(4): 761-768.
Xu Q, Dong Y X, Yang R. Influence of different geographical factors on carbon sink function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Scientific Reports. 2017.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7-00158-z?WT.feed_name=subjects_environmental-social-sciences .
Qian Xu, Yu-xiang Dong, R Yang, Hong-ou Zhang, Chang-jian Wang, Zhi-wei Du. Temporal and spatial differences in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based on multi-resolution emission inventory modeling.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9, 214: 615–622.
Song Z, Yang R*,.The interaction and its evolution of the urban agricultural multifunctionality and carbon effects in Guangzhou, China. Land.2022.
Xu Q, Yu-xiang Dong, Yang R*. Influence of the geographic proximity of city features on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urban carbon sinks: A case study on the Pearl River Delta.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18, 243: 354–363.
Xu Q, Yu-xiang Dong, Yang R*. Influence of land urbanization on carbon sequestration of urban vegetation: A temporal cooperativity analysis in Guangzhou as an exampl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8, 635: 26–34.
Ge, Dazhuan; Long, Hualou*; Qiao, Weifeng*; Wang, Zhiwei; Sun, Dongqi; Yang, Ren; Effects of rural-urban migration on agricultural transformation: A case of Yucheng City, China,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2020, 76(5): 85-95.
Qiao L Y; Liu Y S; Yang R.Spatiotemporal change of China’s net floating population at county scale from 2000 to 2010,Asia Pacific Viewpoint.2016.57:365–378.
Bai Y,Yang R*.The spatial pattern and variation of transportation advantage in China's countie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urbanization.ICTPA2016.
Xu Q, Dong Y X,Yang R, et al.Delineation of the northern border of the tropical zone of China's mainland using Geodetector.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8, 28(1): 3-45.
Xu Q,Dong Y X,Yang R*. Urbanization impact on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Kuznets curve relationships.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8, 180: 514-523
李思梦,杨忍,龙花楼.全球乡村发展理论演化及其对中国乡村现代化的启示.地理学报,2024,79(4).
杨忍,邓颖贤. 基于空间关联的村镇体系演化及其空间优化重组. 地理学报.2024.79(2):1-18.
杨忍,林元城.论乡村数字化与乡村空间转型.地理学报.2023,78(2):456-473.
杨忍.珠三角地区典型淘宝村重构过程及其内在逻辑机制.地理学报.2021,76(12):3076-3089.
杨忍,潘瑜鑫.中国县域乡村脆弱性空间特征、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地理学报.2021,76(6): 1438-1454
杨忍.广州市城郊典型乡村空间分化过程及其机制研究.地理学报.2019,74(8): 1622-1636.
杨忍.基于道路交通可达性和主控因子的乡村聚落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解析.地理学报.2017,72(10):1859-1871.
刘彦随,杨忍*,林元城.中国县域城镇化演化格局与优化路径.地理学报.2022,77(12):2937-2953.
刘彦随,杨忍*中国环渤海地区城乡转型格局综合测度.地理学报,2015,70(2):248-256.
刘彦随,杨忍. 中国县域城镇化空间特征与形成机理分析.地理学报,2012,67(8):1101-1111.
董玉祥,徐茜,杨忍,等.基于地理探测器的中国陆地热带北界探讨.地理学报,2017,72(1):135-147.
陈秧分,刘彦随,杨忍.中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适宜分区.地理学报,2012,67(3):420-427.
杨忍;林元城;刘芮彤;邓颖贤.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农业典型类型功能演变及其空间转型研究.自然资源学报.(三农专辑)
罗秀丽,杨忍*.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的空间生产机制及其效应—以广东省窑塘村为例.自然资源学报,2022.37(8):2085-2101.
罗秀丽,杨忍*.全球人口与粮食空间错位演化及影响因素.自然资源学报,2021,36(6): 1381-1397.
杨忍,文琦,王成,杜国明,李伯华,曲衍波,李红波,许家伟,贺艳华,马利邦,李智,乔陆印,曹智,戈大专,屠爽爽,陈秧分*(共同作者). 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探索与思考. 自然资源学报, 2019.34(4):890-910.
林元城,杨忍*,邓颖贤.论中国乡村空间都市化消费转型机制.地理研究.2023,42(6):1697-1714
杨忍, 刘芮彤.珠三角城市群地区都市农业的功能演化及其协同与权衡关系.地理研究.2022,41(7):1995-2015.
杨忍,陈燕纯,龚建周.转型视域下珠三角乡村发展阶段特征及地域模式研究.地理研究.2019.38(3):725-740
杨忍.珠江三角洲外围地区的农村人口回流职业转换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地理研究,2018,37(11): 2305-2317 .
杨忍,徐茜,李璐婷.珠三角地区城乡转型空间过程及影响因素识别.地理研究,2016,35(12):2261-2272.
杨忍,刘彦随,龙花楼.中国环渤海地区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协同特征分析.地理研究,2015.34(3):475-486
杨忍,刘彦随,龙花楼.基于格网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指向性因素识别.地理研究,2015.34(6):1077-1087.
杨忍,刘彦随,陈秧分.中国农村空心综合测度与地域分区.地理研究,2012,31(10):1876-1882.
杨忍,龙花楼,程叶青.乡村地理理论前沿探索专辑导读引言.地理科学,2020,40(4):1-2
杨忍,陈燕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乡村地理研究的理论演变与启示.地理科学,2020,40(4)::544-555.
杨忍,张菁,陈燕纯.基于功能视角大都市边缘区乡村发展类型分化与动力—以广州市为例.地理科学,2021, 41(2): 232-242
杨忍,徐茜,周敬东,陈燕纯.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逢简村传统村落空间转型机制解析.地理科学.2018,38(11):1817-1827.
杨忍.基于政府力和社会力交互作用视角的半城市化地区工业用地演化特征及其机制研究. 地理科学,2018,37(4): 511-521.
杨忍,刘彦随,龙花楼,等.中国村庄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优化重组理论解析.地理科学,2016.36(2):170-179.
杨忍,徐茜,余昌达.中国分县交通优势度与农村发展空间协同性机制分析.地理科学,2016,36(7):1017-1026.
王洋,杨忍*,李强,等.广州市银行业的空间布局特征与模式.地理科学,2016,36(4):742-750.
杨忍,刘彦随,陈玉福,等.环渤海地区复种指数反演及影响因素探测识别.地理科学.2013,33(5):587-593.
杨忍,张菁,徐茜.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资本化效应:乡村振兴与城乡联动.地理科学进展.2021, 40(1): 114-123.
杨忍,罗秀丽,陈燕纯.中国乡村地域多功能格局及影响机制.地理科学进展.2019, 38(9): 1316-1328.
杨忍,陈燕纯.中国乡村地理学研究热点演化及展望.地理科学进展.2018,37(5):718-730.
陈燕纯,杨忍,王敏*. 基于行动者网络和共享经济视角的乡村民宿发展及空间重构.地理科学进展.2018,37(5):718-730.
杨忍.中国县域城镇化的道路交通影响因素识别及空间协同性解析.地理科学进展.2016,35(7):806-815.
杨忍,刘彦随,龙花楼.中国乡村重构研究进展与展望:内容体系及逻辑主线.地理科学进展.2015,34(8):1019-1030.
杨忍,刘彦随,郭丽英,等. 区域农村空心化与耕地利用集约协演化机制分析,地理科学进展,2013,32(2):181-190.
杨忍,刘彦随,刘玉. 新时期中国农村发展动态区域差异研究.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0):1247-1254.
潘瑜鑫,杨忍*,林元城.中国农业生产空间资源环境承载力和适宜性演化及其影响机制.中国土地科学,2023.37(1):20-31.
龚丽钧,杨忍*,杨帆.农村土地资本化驱动下的珠三角地区乡村经济空间重构.经济地理,2021,41(9):152-161.
杨忍,张昕,林元城.农业型专业村地域类型分化特征及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启示—以广东省为例.经济地理,2021,41(8):34-44
杨忍,陆进锋;李薇.珠三角都市边缘区典型传统村落多维空间演变过程及其影响机理.经济地理,2022, 42(3):190-199.
陆进锋,杨忍*,庄诺亚.都市边缘区典型农村宅基地功能转型机制研究--基于对”土地发展权-土地租差”的分析.经济地理.2023.43(4):174-183.
杨忍,林元城.面向城乡融合的都市农业功能转型研究进展及其关键科学问题 . 热带地理,2024,43(1):1-14.
杨忍,罗秀丽.发展转型视域下的乡村空间分化、重构与治理研究进展及展望. 热带地理,2020.40(4):575-588.
杨忍; 刘芮彤; 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衔接与融合, 现代城市研究, 2021, (3): 23-32.
林元城,杨忍*,葛雨思.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及其传导机制. 规划师.2023.39(5):12-18.
吕慧妮, 杨忍*.基于行动者网络的乡村转型及其空间生产研究——以凤和空港小镇为例.人文地理,2023.38(1):130-139.
董玥,杨忍*,邓颖贤,等,粮食主产区典型镇域的农业系统变化与农户生计韧性评价——以河南省高杨店镇为例.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林元城,杨忍,杨帆*.面向乡村振兴的淘宝村发展转型及其现代化治理框架探索.湖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5(2):34-45.
林元城,杨忍*,王敏.地方感的塑造与乡村治理:潮汕宗祠案例.热带地理,2020,40(4):732-743.
庄诺亚,杨忍*,陆进锋.艺术介入乡村:两种典型模式的多级效益.热带地理.2022,42(3):396-408.
主要参编:
特邀组稿/客座主编,《热带地理》2024年第1期 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 专栏
特邀组稿/客座主编,CGS,2023年第5期 “三农问题与乡村振兴” 专辑
特邀组稿/客座主编,《地理科学》2020年第4期 “乡村地理理论前沿探索” 专辑
编委会成员,《中国土地资源科学创新与发展》主编:刘彦随等,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编委会成员,《中国新时期土地资源科学创新与发展研究》主编:刘彦随、宋戈,东北大学出版社,2016.
编辑委员成员, 广州市村庄规划专辑(城市规划学刊,2014)
参编《中国农业现代化与农民》刘彦随等著,科学出版社,2014.
参编《中国新农村建设地理论》,刘彦随著,科学出版社,2011.
参编《中国乡村发展研究报告: 农村空心化及其整治策略》,刘彦随, 等著,科学出版社,2011.
参与撰写《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地理学科(地理学卷)词条,农业与乡村地理学分支5个词条
媒体采访与观点:
2023.2.20.人民日报:多措并举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金台视线·关注农村人居环境③)
2023.4.24.人民日报:激发内生动力 汇聚各方合力(金台视线·关注传统村落保护④)
2023.5.8. 人民日报:保护利用发展并重 传统村落焕发生机(金台视线·关注传统村落保护⑤)
参与科研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城乡发展转型的资源环境效应及其优化调控研究,2011-20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与可持续发展途径研究.2006-2010.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项目: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空心化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研究,2011-2013.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委托:“陕西省渭河流域高标准农田建设重大工程”可行性研究.2011.
海南省国土厅委托:“海南省土地出让控制标准制定.2010.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委托: “陕西省延安市治沟造地重大工程”可行性分析.2012.
陕西省人民政府委托:“陕西省人口发展功能区规划研究”2008.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委托:“关中-天水经济带人口发展功能区规划研究.
韶关市规划局委托:”韶关市村镇转型发展规划“村庄转型发展专题研究负责人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委托:“广州市土地利用规划中期评估”综合评估专题负责人
广州市规划局委托:”广州市村庄规划技术及管理系统“专题研究负责人.
获奖情况
省级科研奖:
2020年,获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行业省级,排名5/15)
2019年,获自然资源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省部级,排名10/15)
2013年, 获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省部级,排名14/15)
2011年, 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省厅级,排名10/10)
国家一级学会奖等:
2023年,论文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2019年《地理学报》刊文)
2023年,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 (2022年版)
2022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学术论文.
2022年,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奖佳作奖.
2022年,论文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2017年《地理学报》刊文)
2022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土地国情调查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2021年,论文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2015年《地理学报》刊文)
2018年,获中国地理学大会青年优秀论文奖.
2018年,获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全国土地资源优秀论文一等奖.
2017年,获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杂志 2016年度高影响作者奖
2017年,获《地理研究》创刊35周年"十佳新锐优秀作者“奖(45岁以下)
2017年,论文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领跑者5000项目《地理科学》刊文)
2017年,获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2016-2017年度优秀班主任
2016年, 获首届广东省青年地理科技奖
2016年, 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学联合学术年会青年优秀论文奖
2016年, 获首届中国地理学期刊最具影响力论文奖(第一名)
2015年, 获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全国土地资源优秀论文”一等奖
2014年, 获中国地理学会年会青年优秀论文奖
2013年, 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1篇(F5000,领跑者5000项目《地理学报刊文》)
2013年, 获全国高校科学营广东营优秀指导教师
2013年, 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2012年, 获中国自然资源学会颁发“全国土地资源优秀论文”一等奖
2010年, 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硕士毕业生
2007年, 获全国大学生科技论文“挑战杯”省级三等奖
2006年, 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省级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