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促学勇创新 | 我院本科生在第3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荣获佳绩

       8月15日至19日,第3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成功举办。本届大赛由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面向15至24岁校内外青少年,旨在通过广泛汇聚全国学会、地方科协优质赛事资源来打造青少年科技竞赛矩阵。中国地理学会选派了12名在第七届中国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中脱颖而出的学生代表参赛。我院黄银萱、孙语聪同学因在展示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获得推荐资格,代表中国地理学会出战本届大赛,同时也是中山大学仅有的两名参赛选手。

中国地理学会代表队

 

       本届大赛共吸引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和港澳台相关单位的35支少年组代表队,全国学会推荐的22个青年组代表队以及来自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的18个国际代表队近700名代表参加了现场比赛,展示创新成果、交流科学思想、激发创造潜能。中国地理学会代表队在比赛中充分发挥地理学综合思维优势,奋勇拼搏,最终荣获大赛最高奖——“中国科协主席奖”(青年组)5项和专项奖5项。其中,我院两位参赛选手表现突出,共荣获2项“中国科协主席奖”和3项专项奖,充分展现了我院地理学子优秀的科技创新与实践能力。

我院参赛选手领奖以及获奖奖牌、证书

       本届大赛以“勇担时代使命、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在参赛对象、组织方式、赛制规则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旨在以赛促训、以赛带练、以赛会友。大赛以现场科技挑战任务为主要竞赛形式,围绕数理化基础科学、生命健康、生态环境、制造科技、信息科技、先进材料、资源能源等学科领域国家科技战略和科研产业一线“真问题”,设计动手实践挑战任务。评价机制注重现场考察和客观评价,着重考察选手知识应用、动手实践、创新思维、批判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破除“一件作品打天下”现象,确保竞赛公平公正。

       我院参赛选手黄银萱、孙语聪参与了3项个人赛以及1项团体赛,个人赛包括运载装置设计与制作、数字文档分析、“粒粒皆辛苦”——粮食仓储方案设计等内容。团体赛“生物多样性评价与自然声景”则要求选手在有限时间内处理数百页资料和上百段音频数据,极大考验选手的耐心、韧性及团队协作能力。在随机分组、跨专业协作的背景下,我院选手与队友高效分工、密切配合,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推动项目顺利推进。最终,她们在个人赛和团体赛综合得分取得佳绩,双双跻身总成绩前10%,荣获“中国科协主席奖”。

我院参赛选手参与团体赛过程(右一、右二)

       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作为核心任务,积极通过高水平竞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科研素养与实践能力。未来,学院将进一步加大资源投入,持续完善“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创”机制,搭建更广阔的交流平台,鼓励更多青年学子在科技报国、创新为民的道路上奋勇争先,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地理学子的青春力量。

 

撰稿:黄银萱

供图:孙语聪

排版:饶煜钦

初审:姜帆

审核:张春华

审核发布:岳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