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顺利开展粤港澳大湾区人文地理综合考察实习
2025年6月29日至7月5日,我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顺利开展了粤港澳大湾区人文地理综合考察实习。本次实习由黄耿志、梁育填、杨忍、沈静、柳意云等5位教师带队,2022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24名本科生及研究生助教朱煜凯参加。
一、总体概况
本次专业实习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转型与规划响应”为主题,分设区域合作与发展、产业转型与升级、城市化与社会空间转变、乡村重构与振兴、交通设施与枢纽经济等5个议题,涵盖人文地理学主要分支学科,涉及新国际劳动分工、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外向型工业化、产业集群、创新空间、人口迁移、半城市化、绅士化、城市更新、城乡融合、后生产主义乡村、枢纽经济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点。沿着粤港澳大湾区穗莞深(广州—东莞—深圳)经济走廊设置了21个考察点,组织开展了1次社会调查和1次专题研讨会。本次实习突出地理理论和规划实践的关系,致力于增强学生的综合思维、批判思维和联系思维,提高学生以专业知识理解、分析和解决现实发展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落实“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在实习过程中设置德育和美育环节。

实习路线和考察点

参加考察实习的师生合影
二、实习日程
(一)第一天:6月29日
研究议题:产业转型与升级
主要知识点:新国际劳动分工,全球生产网络,城市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经济升级,产业集群,创新空间
考察路线:深圳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天安云谷——光明科学城
考察内容:深圳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和动力,城市总体规划演变,最新国土空间规划方案,产业升级的空间布局;传统“三来一补”工业区向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产业区转变的模式和经济社会空间效应;高科技创新产业的发展战略和布局,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规划与建设。

柳意云老师讲解深圳城市规划和发展
(二)第二天:6月30日
研究议题:城市化与社会空间转变
主要知识点:人口迁移,社会融合,非正规就业,城市空间结构,社会空间分异,绅士化,城市更新
考察路线:深圳(宝安)劳务工博物馆——龙华汽车站劳务工市场——水围柠檬人才公寓——大芬油画村
考察内容:快速工业化驱动下农村人口涌入深圳市的动力和过程,农民工的打工经历、日常生活和市民化状况;劳务工市场的特点,农民工求职的过程;农民工聚居区及其社会空间转变,统租模式下城中村的更新及其社会空间后果,产业转型驱动下的城中村经济与社会空间变化。

深圳第一家“三来一补”工厂

黄耿志老师讲解深圳水围村改造模式
(三)第三天:7月1日
研究议题:区域合作与发展
主要知识点:区域合作,区域一体化,区域治理,产业转移
考察路线: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考察内容:前海合作区设立的背景、意义和规划建设,深港合作的现状、动力、模式和挑战,前海合作区的未来发展战略;落马洲河套地区设立的背景和发展规划,其发展动力和模式,以及与前海合作区的异同。

前海合作区规划与发展考察

河套合作区发展考察
(四)第四天:7月2日
研究议题:产业转型与升级
主要知识点:外向型城市化,半城市化,自下而上城市化,城市更新,城乡融合
考察线路:东莞城市规划展览馆——火炼树村更新项目——塘厦凤凰岗社区“百千万工程”
考察内容:东莞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与动力,东莞市城市和经济发展的规划响应,存量规划,东莞市的城市空间结构,半城市化的动力和空间特点,“三来一补”旧村旧厂区的更新改造模式,高度工业化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的模式,“百千万工程”建设。

东莞城市规划与建设考察学习
火炼树村更新项目考察学习
塘厦凤凰岗社区“百千万工程”建设考察
(五)第五天:7月3日
研究议题:产业转型与升级
主要知识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创新空间,产业集群,专业镇,城市收缩
考察路线:松山湖科学城——鳒鱼洲文创园
考察内容:东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战略,松山湖科学城的意义、发展历程和未来规划,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产业构成和空间布局;东莞市文创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战略,鲣鱼洲文创产业园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规划,旧工厂改造的文创产业园区的产业构成和空间布局。

梁育填老师讲解松山湖科学城发展
鳒鱼洲文创产业园旧工业转型考察
(六)第六天:7月4日
研究议题:乡村重构与振兴
主要知识点:乡村规划,城乡融合,现代化农业,土地流转,农旅融合
考察路线:增城城乡院——朱村万亩稻田——增城瓜岭村——黄埔迳下村
考察内容:增城乡村振兴规划和乡村建设的总体情况与发展过程;依托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乡村振兴模式,依托乡村旅游发展的乡村振兴模式,农村土地流转的模式;瓜岭村的发展历程,瓜岭村转型和振兴发展的模式,乡村转型的效应与问题。

杨忍老师讲解瓜岭村乡村转型与振兴模式
(七)第七天:7月5日
研究议题:交通设施与枢纽经济
主要知识点:交通规划,枢纽经济,港城关系,港口城市,乡村发展
考察路线:新塘广州东部枢纽——广州港黄埔港经济区
考察内容:广州东部枢纽的建设背景与发展规划,依托高铁站的枢纽经济布局和TOD开发模式,交通枢纽对周边地区发展的带动作用;依托港口的枢纽经济布局和空间结构,黄埔港区的产业发展,港区运作模式和产业布局。

梁育填老师讲解广州港黄埔港区发展
三、社会调查和专题研讨
本次实习设置了1次社会调查任务,由学生分组完成,并于当天晚上举行专题研讨会汇报调查结论。调查主题为城中村产业转型与升级,以深圳大芬村油画产业为调查案例。
大芬村油画产业调查内容包括:
大芬油画村的起源及繁荣发展的原因
大芬村的社会空间转型过程和动力
油画经营者和艺术家迁入大芬村的原因
大芬村油画业的转型升级及面临的挑战

大芬村油画产业转型调查汇报
四、美育教育
本次实习结合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专业特点,融入了美育教育环节,要求学生在开展大芬村油画产业社会调查的过程中,挑选一幅自己最欣赏的画并在当天的研讨会上说明这幅画的艺术价值。部分学生发挥自身的美术绘画基础,自己创作完成油画,并在研讨会上做分享,取得了良好的美育成效。

黄裕钧同学在大芬村进行油画创作

黄诗雨同学分享自己创作的油画
五、课程思政
本次实习注重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第一天对深圳发展模式的学习融入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第四天在考察东莞塘厦凤凰岗社区过程中,社区工作人员带领同学们参观社区老兵庭院,听社区老兵分享其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的经历,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第六天在考察增城乡村建设实践之前,同学们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和《关于有力有序有效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指导意见》。

在东莞塘厦凤凰岗社区老兵庭院的合影
撰稿:朱煜凯、黄耿志
排版:李泽宇
初审:黄妍
审核:马育军
审核发布:岳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