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张海成课题组诚聘博士后及研究助理
一、合作导师介绍
张海成,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获得者,中山大学 “百人计划”引进人才,逸仙优秀学者。主要从事全球变化和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主持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重点研发青年科学家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广东省面上项目、广州市基础与应用基础项目,并参与多项国家基金委项目和欧盟重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Nature Climate Change、 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Global Change Biology等国际知名期刊。更多信息请查看主页:https://gp.sysu.edu.cn/teacher/ZhangHaicheng
二、研究方向
1、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分析 基于观测资料、遥感产品和数值模型,探究全球变化(气候变化、大气CO2浓度变化、土地利用变化、极端气候事件等)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物候、植被生产力以及碳水循环的影响,综合应用多种数据分析手段(如机器学习、数据融合等)生产生态系统碳水循环相关数据产品。
2、全球地表过程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负责改进和完善地表过程模型,具体包括(不限于)在全球地表过程模型中耦合或改进物候模拟算法、陆地-河流-海洋间的横向碳迁移过程、有机质分解和转化过程等。基于改进后的模型评估全球和热点区域的碳水循环状况及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
3、新一代土壤有机质模型开发与应用 基于已有土壤有机碳、凋落物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机器学习等多种方法探究有机碳和凋落物碳的时空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基于最新的土壤有机碳形成和分解理论,开发包含明确微生物过程的土壤有机碳过程模型,探究影响土壤有机碳形成和分解过程的关键环境影响因子。本方向也支持有实验基础的博士毕业生开展野外观测和室内控制实验。
相关研究将与法国、比利时、澳大利亚、美国等全球知名研究团队合作开展,课题组将支持博士后出国访问、交流。
三、岗位要求
(一)博士后
1、具有地理、生态、水文、土壤等学科背景,对气候变化和碳循环研究具有浓厚的兴趣,拥有良好的独立科研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学风,无不良学术行为记录;
2、具备良好的英文写作和表达能力,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至少1篇;
3、积极参与课题组科研项目,积极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各类博后科研项目;
4、应届博士研究生或已获得博士学位3年之内,年龄一般不超过35岁,身心健康,心理素质良好,爱岗敬业。
(二)科研助理
1、应届硕士毕业生;
2、具有地理学、生态学、遥感、GIS、计算机、数学等相关专业背景;
3、对气候变化、植物物候、生态遥感或城市热岛研究具有浓厚的兴趣,具备良好的数据分析能力,有相关研究基础者优先考虑。
四、薪资待遇
(一)博士后
1、博士后待遇按学校博士后管理办法执行,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另根据项目执行情况,由课题组发放项目绩效及补贴(具体金额面议);
2、支持博士后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国家级和广东省博士后资助项目,支持符合条件者申请“广东省博士后人才引进计划”等项目;
3、聘期为2~3年,若自身条件达到中山大学逸仙博士后申请要求,可支持申请逸仙博士后,博士后出站后可直接申请中山大学教学研究并重系列教师预聘职位;
4、其它事宜欢迎面谈或邮件沟通。
(二)科研助理
1、科研助理待遇按学校相关管理办法执行,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
2、为研究助理提供良好的软硬件设备(如高性能计算机)和办公条件(如机位)。
(三)福利待遇
1、学校各校区有人才公寓,供博士后租住;
2、学校各校区均有附属中小学,为博后子女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3、学校依托10家附属医院提供高水准的医疗保障。
(四)其他条件支持
1、学校有充足的办学空间,能为博后提供较好的办公及科研用房条件;
2、学校、院系组织同行专家及人力资源管理处、科学研究院等部门为项目申报提供全程专业服务和指导。
五、申请程序及提交材料
1、申请者须通过电子邮件(zhanghch59@mail.sysu.edu.cn)提交以下材料:(1)个人简历(含发表论文清单)和博士学位论文摘要(针对博士后);(2)代表性学术论文复印件或PDF文件;(3)其它可以证明本人能力的相关资料。邮件主题请标注为“姓名+博士后申请”或“姓名+科研助理申请”。
2、初选合格者将通过邮件或电话通知面试。
3、报名截止日期:即日起至招聘到合适人员为止。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海成(zhanghch59@mail.sysu.edu.cn)
通信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东路132号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期待你的加入!
初审:官淑颖
复审:张春华
终审:岳辉、薛德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