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马学堂丨融合地理学与国家战略,共建新时代的生态文明

发布人:张瑛 发布日期:2024-04-10

       3月9日晚,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2023年青马学堂“脸谱化”思政课《国家战略与地理学》在东校区教学大楼A207课室开讲,主题为“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与地理学研究”,系统介绍了GEP的具体内涵以及与地学研究相结合的应用案例。本期主题研讨课程由学院孙颖副教授讲授。

《国家战略与地理学》主题研讨课程

       孙颖老师首先从GEP提出的背景出发,阐释了GEP的具体内涵。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Gross Ecosystem Product),指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内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的总和,主要包括生态系统提供的物质产品价值、调节服务价值和文化服务价值。GEP核算可用于描绘生态系统的总体状况,定量描述区域之间的生态关联,从而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抓手,为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提供重要依据。

       随后,孙颖老师从生态系统服务以及GEP核算的基本内容出发,解读了GEP与地理学研究之间的联系。GEP核算的主要内容包括评价指标和评价因子的选取,功能量评价的内容、方法以及价值量评价方法。GEP核算可用于揭示生态系统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福祉的贡献,对于分析区域之间的生态关联、评估生态保护成效和效益、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等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孙颖老师介绍了GEP核算的具体案例。不同生态系统的GEP核算方案存在差异。以某山区森林生态系统为案例,首先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出发,初步了解区域生态环境概况,确定核算范围;数据收集的精准是核算结果准确的重要保障,针对森林生态系统GEP核算的数据收集涉及到林地所属权归属、林地类型分类、优势树种面积及相关统计数据等;确定不同的核算指标体系,并建立并验证核算模型,最后汇总得出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

孙颖副教授介绍GEP核算案例

       孙颖老师指出,现阶段GEP核算还存在各核算模型之间差距较大等问题。GEP核算对于评估生态系统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且相较于其它学科,地理学在GEP核算领域中的应用更具优势,同学们需要将国家战略作为奋斗方向,努力将自己的所学所思运用到实际当中,为国家的发展注入自己的力量。

       课程结束后,学员们纷纷表示受益颇多。在孙颖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下,学员们认识到,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实践应用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宝贵的视角和工具。作为地理学科的学生,我们也应结合自己的学科特色,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贡献智慧和力量,这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更是对社会责任的积极担当。

       《国家战略与地理学》是学院2021年开设的第二课堂“脸谱化”思政课,课程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导,以国家战略和学科知识的联系为主线,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组织方式,有效巩固和拓展第一课堂知识,强化服务国家发展的意识,力图达到“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家国情怀;强化专业技能,培育学术素养;激发创新意识,提高研究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增强实践能力”的立德树人效果。

撰稿:青马学堂学员

美编:李可

初审:孙颖、姜帆

审核:张春华

审核发布:岳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