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韶关主题实践教育活动顺利开展

发布人: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发布日期:2023-12-11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鼓励广大青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国荣校热情,继承发扬优秀共产党员精神,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于2023年11月25-26日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韶关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入了解中山大学在抗战时期迁校至坪石办学的艰苦岁月,学习“南粤楷模”“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彭华同志献身丹霞事业的伟大精神,培养中大地理学子的家国情怀。学院党委张春华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2023级本科生以及2023级港澳台、国际生共12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观中大战时办学史,学先辈奋笃精气神

       11月25日下午,师生一行到达韶关坪石中大旧址群,在乐昌博物馆白和琴老师的讲解和引导下,师生们先后参观了国立中山大学理学院旧址、天文台旧址、校本部办学旧址。一路上,白老师为同学们讲述了1940年至1944年间中大因战乱迁至坪石办学的艰难情形以及当时发生的感人故事。随后,在研学基地工作专班成员何昆亮老师的指引下来到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观看了《战火书声》纪录短片并且开展了“战地春风桃李栽”国立中山大学战时校区坪石记事主题讲座。在何老师铿锵有力的话语声中,同学们深刻了解到了吴尚时教授,卢鹤绂教授等先辈们在战时坚持办学的感人事迹,体会到了中大战时办学的艰辛,学习到了先辈们奋笃前行、对求知坚持不懈的精气神。

image-20231211225847-2
image-20231211225917-3
参观中大坪石办学旧址

 

image-20231211225932-4
image-20231211225941-5
师生在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学习

 

深筑劳动意识,勇担青年使命

       11月25日晚,张春华副书记为全体同学讲授主题为“弘扬劳动精神,担当时代使命”的劳动教育课,带领同学们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明确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要求;接着通过介绍近年学院结合学科专业组织学生参与的乡村振兴实践,以及我院校友服务基层的优秀事迹,鼓励同学们向榜样看齐,将专业学习与服务国家服务社会联系在一起,在劳动中提升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image-20231211230006-6
image-20231211230015-7
学习劳动教育课程

 

忆彭老赤心丹霞路,踏吾辈铸梦新征程

       11月26日上午,全体师生来到丹霞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首先来到丹霞山石盘模型前了解丹霞山的概况,进一步认识丹霞山景区的发展和整体布局以及彭华教授亲自设计的丹霞旅游科考规划路线。紧接着,师生们在彭华教授纪念铜像前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纪念仪式缅怀彭华教授。张春华副书记首先介绍了彭华教授的先进事迹。彭华教授倾尽毕生心血研究丹霞地貌,为推动中国丹霞走向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彭华教授在教学上倾囊相授,培养了许多地理人才;在科研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以严谨的态度为地理学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让人敬佩不已。2023级本科生代表吕奕峰在发言中表达了对彭华教授的敬佩之情,表示作为中大地理学子将传承和发扬彭华教授伟大精神,在实践中去追寻地理之美。2023级本科生朱文钰代表学生向彭华教授铜像敬献鲜花,全体师生向彭华教授铜像鞠躬致礼,表达对他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image-20231211230041-8
image-20231211230056-9
全体师生到丹霞山博物馆缅怀彭华教授

 

       随后,全体师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学习参观了丹霞地貌百年科研历程展览以及中山大学四代地理人献身丹霞、推动丹霞地貌申遗并最终成功走向世界的历程。同时,同学们在展览中也了解到了丹霞山独特的地形特征和植被概况,对丹霞地貌相关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image-20231211230128-10
image-20231211230140-11
学习参观丹霞地貌百年科研历程展览

 

攀陡峻长老峰,览丹霞地貌奇

       参观完丹霞博物馆后,全体师生亲身体验由彭华教授主持设计的丹霞山旅游线路,一起向着长老峰顶端观日亭考察。师生们在登山过程中观察着丹霞地貌特有的砂岩、砾岩混合发育山体,在惊叹于丹霞岩石奇特,山峰陡峻的同时也在讲解员的解说中了解到了丹霞地貌的形成原理以及历史发展。除此之外,师生也共同欣赏了丹霞特有的植被景观以及古老的摩崖石刻,感受到了丹霞山的景观和文化之美。在亲身经历了登山路的曲折陡峭后,师生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彭华教授考察丹霞山时的艰辛不易,敬佩之情更加深切。

image-20231211230159-12
image-20231211230210-13
师生实地考察由彭华教授主持设计的丹霞山旅游线路

 

       本次“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主题实践教育活动,通过专题授课、实地考察和调研学习,让同学们了解到了中山大学办学百年来的艰辛发展历程,体会到了先辈们冒着战火刻苦学习、矢志报国的献身精神,彭华教授坚持不懈,献身丹霞,迎难而上,甘于奉献的高尚品质。回校后同学们也将开展学习成果汇报,进一步加深对中大、对地理的学习认识,树立弘扬中山大学红色基因,传承中大地理人家国情怀、实践探索精神的远大目标,立志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

image-20231211230229-14
image-20231211230240-15
韶关主题实践教育师生合影

 

同学心得体会

       慕前贤报国志,立青衿爱国行。回望历史,先辈们怀拳拳爱国之心,于乱世坚守弦歌不辍。战火纷飞,山河罹难之时,中山大学选择辗转多地,几易校址,坚持办学。其中艰辛苦痛无需多言,然只因一腔赤诚的爱国情怀,无数中大人选择了在困境中坚守。“日则节膳忍饿,面多菜色,夜仍焚膏继窑,目注芸编,苦斗精神,始终不懈。”简短话语,传递出中大人的共同的信念与坚持。从窗明几净的课室到散落乡野的寺宇,变的是环境,不变的是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人才报国的期许。今日的我们,更应该执中大迁校精神做灯,照亮来路山野,执着求学,奔赴时代的问卷做出新时代青年的响亮回答。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2023级本科生 李心茵

 

当亲眼看到彭华教授亲手设计的丹霞山山门沐浴在早晨的阳光下,当真正踏上“丹霞路”的旅程,一股复杂的情绪涌上我的心头:我想那是对彭华教授为丹霞作出的伟大贡献的敬佩,对能够踏上前辈无数次踏过的土地的感慨,对“重走丹霞路”的兴奋与期待。在短暂但又印象深刻的在丹霞的土地上停留的时间里,我感受到了前辈对丹霞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这种深沉的爱在我真正踏过一级一级台阶、攀过陡坡、登上山顶后,跨过时间,随丹霞的风吹进了我的心门——而这种热爱伴随着我回到校园,伴随着我走入课堂,也将陪伴着我投身“地理”这门学科。“热爱”并“投身”于其领域进行努力是我走过丹霞路后,获取的最大心得。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2023级本科生 陈雅轩

 

“七彩丹霞接彩霞,壁岩千嶂展豪奢。”11月26日,我院师生踏上了这片美丽的山峦。领略盛景,我终于理解了彭华教授十七年如一日的坚守;沿山而上,沿途皆为彭华教授付诸的心血。丹霞山是中国的宝藏,亦当成为世界的宝藏。走进博物馆,看到丹霞的前世今生,看到代代学者的故事,看到申遗成功时的欢喜,我深深体会到了传承的意义,丹霞已申遗成功,而当今地理人更应承担这一代的使命,推动丹霞于世界大放异彩。

登山途中,曾遇两个几近九十度的台阶,登上尚不易,很难想象建造时的困难,也正是这无数的建设者,我们今日才得以成功登山。其景美不胜收,精神激励人心,作为大一新生,我们应传承彭华精神,心系祖国砥砺前行。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2023级本科生 张恩瞳

 

在那片红色的土地上,我与大自然相遇,与丹霞地貌相知,心灵在壮丽景观中翱翔。丹霞研学之旅,给我带来了一场精神的盛宴,让我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道。

丹霞地貌,那是大自然的艺术品,雄浑壮丽,独具魅力。红色的砂岩构成了险峻的山峰,深邃的峡谷,婀娜多姿的溶洞,每一个地方都蕴含着大自然的智慧和力量。我站在悬崖边,俯瞰群山连绵,云雾缭绕,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仙境。我仰望天空,那里的云彩似绘画般绚烂多彩,犹如大自然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壮丽的画卷。我陶醉在红色的世界中,感受着大自然的宏伟和美妙。

丹霞研学之旅让我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到了奇迹和美好。我被大自然的壮丽景观震撼,被生物的多样性感动,被丹霞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我明白了自然的伟大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更懂得了如何保护和珍爱我们的地球。我愿将这份感动传递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丹霞地貌的美丽与奇迹,共同呵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在这片红土地上,我与大自然相遇,心灵得到了滋养,我将永远怀念这段珍丹霞研学的时光。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2023级本科生 刘丰瑞

 

 

供图:曹济同、罗浚桓

撰稿:吕奕峰

初审:姜帆

审核:张春华

审核发布:岳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