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学(学术学位硕士)

发布人: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本专业坚持以地理学为背景的培养模式,得到学界和业界的广泛肯定。该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始自2008年在地理学科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070521)的硕士学术型学位。2018年获得城乡规划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正式招生,并于2021年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我系现有教授13人,副教授(含高级讲师)21人,助理教授(含讲师)3人,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10人,一级注册建筑师1人。具有海外留学或访学经历的教师占比70%,拥有2名外籍教师,多人在国际和国内学术组织任职委员、以及在国内外一流期刊担任副主编或编委。本专业科研实力雄厚,获得国家基金资助数量稳居全国前三,4名教师入选2023年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依托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城乡规划学(0833)专业下设城乡与区域规划理论与方法、城乡规划技术科学、城乡规划与设计3个方向。以“重基础、宽口径”为指导思想,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一批能够从事与城乡规划学科相关的科研教学与实践应用高水平人才。硕士生学制为3年。专业教师团队拥有城乡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产学研合作基础,多年来坚持项目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教育科研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形成了一大批优秀的城乡规划服务案例,多次获得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如《广东省村庄规划实施机制研究项目》、《增城市绿道网规划项目》、《厦门市思明区参与式规划共同缔造工作坊》等)、广东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如《新兴县小流域乡村连片发展建设方案》、《顺德区北滘镇村级工业园改造产业发展规划》、《珠海市金湾区少年儿童友好型社区规划》等)。以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和区域发展规划为学科的核心,结合城市群与都市圈规划、城市更新、乡村规划建设、社区规划与共同缔造等国家城乡发展战略所形成的综合教学、研究、实践内容。

  学位点办学实力雄厚、办学条件一流,拥有2019年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共建的国家级智库平台——中国区域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2024年拟支持建设的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创新平台——住房城乡建设部乡村数字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区域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包括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区域农业与乡村发展研究中心、社区规划与共同缔造研究中心、传统村落规划研究中心、数据实验室、规划实践平台等。2021-2023年为住建部组织开展的全国乡村建设评价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在乡村建设评价工作中,在全国8个省份开展实地调研,完成10余份省级、县级乡村建设评价报告。中山大学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指导下,先后于广东、福建、辽宁、云南等近20个乡村开展了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工作,并推动共同缔造进入城市更新、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建设等相关国家重点政策。2021-2023年,研究院参与到中山大学对口帮扶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红塘村的乡村振兴工作,针对当地特色产业与人居环境进行规划和改造。2023年以来,研究院充分发挥规划专业和科研团队的技术优势,积极响应并助推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开展规划技术帮扶指导,为珠海市、汕尾市、云浮市等地试点示范创建工作提供实地指导。住房城乡建设部乡村数字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作为牵头单位,联合多家行业领军企业共同建设全国领先的科技创新平台,包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智慧足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奥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方电网数字企业科技(广东)有限公司、国网商用大数据有限公司、广州巨杉数据库软件有限公司、安徽舜禹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中山大学城乡规划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学制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