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学院选拔赛顺利举办

发布人:张瑛 发布日期:2023-07-31

       2023年7月15日,第六届中国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学院选拔赛以腾讯会议的形式在线上进行。本次比赛分为自然地理组和人文地理组,共有6支来自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的队伍参赛。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教研室副主任钟鸣副教授、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教研室副主任翁时秀副教授、地理信息科学教研室副主任贺智教授以及城乡规划教研室副主任郎嵬副教授担任本次比赛的评委,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春华出席比赛,比赛由青年教师专职辅导员陈梓烽副教授主持。

       中国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起源于2006年我院举办的地理Presentation大赛。2015年,中国地理学会和我院联合主办第一届中国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面向全国所有高校的地理专业本科生开放,其后在多所大学成功举办。作为我国地理学本科生唯一的综合性学术竞赛,中国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旨在促进各高校地理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的学习热情。为选拔优秀的队伍参加第六届中国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南北片区赛,我院特举办本次学院选拔赛。

部分师生线上合影

       比赛开始前,张春华副书记介绍了大赛背景,并鼓励参赛的学生们多加努力,在比赛中展示出最佳的学术素养、精神面貌和团队风貌,力争取得优异的成绩并晋升全国南北片区赛。

       比赛开始后,6支参赛队伍依次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回答4位评委老师的提问。林恬悦、陈珍珍、苏林、周丹、宋一鸣5位同学以广州番禺石楼镇大岭村为例,针对该乡村经历的空间消费化转型现象,总结都市郊区乡村空间消费化转型机制,为盘活乡村土地资源、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陈思睿、王于豪、郑楷灿、黄银萱4位同学聚焦快速城市化对沿海地区夏季体感温度的影响这一研究问题,通过重建粤港澳大湾区三维城市冠层参数数据集,综合考虑温度、湿度、风速和辐射等多种气象要素,以更精准地探究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化对城市环境的效应。姚祺毓、温茜、肖艳3位同学探讨了2000-2020年粤港澳城市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并在实证研究基础上,针对不同城市土地利用的情况,给出提高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具体建议。

       刘蕴颍、郭意娜、孙卓盈、龚琳涵、黄仪一5位同学以中国三大城市群为例,着眼于城市发展逐渐向三维立体式的转变及其对城市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利用多源数据、借助局部气候区分类方法,探讨城市三维扩张时空变化特征。杨天源、余佩芝、霍煜莹3位同学以广州市为例,基于文化经济地理的视角,探讨城市后备箱市集的形成与空间模式,试图补充国内外的非正规经济的相关研究,并为政策制定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芮洋、李子龙、邓嘉淇、何梦熙、许彦琨5位同学利用多源遥感数据,探讨广东典型红树林面积变化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试图阐明红树林面积与鸟类多样性的关系,识别红树林面积变化下不同类型的鸟类的差异化响应特征,为保护鸟类多样性提供参考。

 参赛队伍展示

       6支参赛队伍展示结束后,钟鸣副教授和翁时秀副教授分别对自然地理组、人文地理组的展示进行总结性点评。钟鸣副教授建议同学们进一步精雕细琢展示材料,并认真思考如何在短时间内清晰地阐述研究问题与解决方案、将研究工作更动人地展示出来,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每位队员的优势应对评委的提问。翁时秀副教授针对同学们的选题思路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他鼓励同学们细致观察城市社会、城市生活中的具体现象,深入思考其背后的机制,并从更宏观的视域解读该现象反映的共性问题。

       最后,评委们根据参赛队伍的精神面貌、团队配合、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演讲能力与时间控制、答辩环节等几个部分对参赛队伍进行评分,评选出了自然地理组的一、二等奖以及人文地理组的一、二等奖(详见获奖名单)。获得一等奖的4支队伍将代表学院参加第六届中国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南北片区赛。

       本次中国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学院选拔赛的顺利举办,既体现了各参赛队伍的认真准备、也得益于学院的大力支持。最后,预祝获选队伍在第六届中国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南北片区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附:第六届中国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学院选拔赛获奖名单

 

组别

奖项

课题名称

队伍成员

指导老师

自然地理组

一等奖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广东典型红树林面积变化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

芮洋、李子龙、邓嘉淇、何梦熙、许彦琨

杜建会

基于三维城市冠层参数修正的WRF/UCM模式探究快速城市化对沿海地区夏季体感温度的影响——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

陈思睿、王于豪、郑楷灿、黄银萱

廖威林

二等奖

2000-2020年粤港澳城市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

姚祺毓、温茜、肖艳

张海成

人文地理组

一等奖

都市郊区乡村空间消费化转型机制研究——以广州番禺石楼镇大岭村为例

林恬悦、陈珍珍、苏林、周丹、宋一鸣

杨忍

文化经济地理视角下大城市后备箱市集的形成与空间模式——以广州市为例

杨天源、余佩芝、霍煜莹

黄耿志

二等奖

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三维扩张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以中国三大城市群为例

刘蕴颍、郭意娜、孙卓盈、龚琳涵、黄仪一

许晓聪

 

 

供稿:陈梓烽 李丹璇

初审:姜帆

复审:张春华

审核发布:岳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