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顺利举办“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与地理学贡献”研究生暑期学校暨2023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发布人:张瑛 发布日期:2023-07-12

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地理学人才,增进来自于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对我院的了解,我院于2023年7月4日-6日举办了“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与地理学贡献”研究生暑期学校暨2023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本次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B210会议室和腾讯会议同步进行。本次活动受到了全国各地学子们的广泛关注,共收到了706份报名表,最终择优遴选出152位学员参加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4位校外的特邀专家和12位我院的教授担任主讲老师,为学员们讲授地理学前沿知识和进展,以及如何运用地理学的思维与工具解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规划与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7月4日下午的开幕式由院长助理刘晔教授主持。院长薛德升教授向学员们致以欢迎辞,并全面地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历史、师资队伍、科研平台、办学空间、科研团队、科研成果、社会服务和学术交流等情况。接下来,刘晔教授详细地介绍了我院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招生规模、培养方案和培养质量。随后进入专家团队授课的环节。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伦敦大学学院巴特雷特规划学院吴缚龙教授以《中国的城市化与治理变迁》为题,结合其近期出版的学术著作《创造中国城市主义》,为学员们奉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学术报告。薛徳升教授、李郇教授和周素红教授分别以《世界城市体系与网络研究》《共同缔造——重塑乡村日常生活空间》和《城市时空行为研究与应用》为题,围绕世界城市体系、乡村振兴和城市时空行为等话题,从基本概念和经典理论出发,结合其所带领的科研团队在近年来所开展的一系列科研与实践工作,为学员们带来了精彩的专题报告。

7月5号上午是自然地理专场。首先,国际地理联合会主席、欧洲科学院院士、南非皇家科学院院士Michael Meadows教授以《Geographies of the Anthropocen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为题,生动地向学员们阐述了“人类世”的内涵和历史,介绍了人类所面临的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挑战,呼吁学员们为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才智与力量。随后,我院陈建耀教授、陈洋波教授和王大刚教授分别以《以水论“道”——自然变化与人类活动效应辨识》、《流溪河模型赋能智慧洪涝灾害预报》和《机器学习在水文气象领域中的应用》为题,为学员们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7月5日下午是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专场。首先,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世界科学院院士叶嘉安教授以《Smart Technolog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为题,阐述在信息时代,学者和政府管理者可以采用哪些智能技术助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随后,我院辛秦川教授、贺智教授和罗明教授分别以《生态系统立体遥感监测研究进展》、《高分/高光谱遥感图像处理前沿技术及其应用》和《中国高温热浪演变特征:类别、机制及变化》为题,向学员们介绍了遥感图像处理的前沿技术,并展示了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在生态和大气等领域的应用。

7月6日上午是人文地理专场。首先,我院的优秀院友、俄勒冈大学地理系系主任苏晓波教授做了一场题为《学术长期主义:云南丽江古城二十年的地理研究》的报告。苏教授回顾了自己在过去20年的研究经历,勉励年轻学者和研究生在治学过程中要奉行长期主义,开展有价值且有益于社会进步的研究,深耕中国的案例,讲好中国故事,提出原创性的概念和社会理论。随后,黄耿志教授、杨忍教授和刘晔教授分别以《非正规城市化的动力、趋势与挑战》、《中国乡村发展转型与振兴》和《中国城市蓝绿空间对居民健康福祉的影响研究》为题,围绕非正规经济、乡村地理、生态环境和健康福祉等主题,深入浅出地介绍他们在近年来开展的研究工作。在讲座结束后的互动环节,学员们积极向授课老师提问,气氛十分活跃。下午是夏令营的优秀营员评选活动。经过了营员自我陈述和评委提问等环节,最终评选出49位优秀营员。

本届暑期学校暨夏令营的授课老师的学术造诣高、课程信息量大、内容深入浅出、紧扣学科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学员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本次活动不仅开阔了学员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加深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向全国各地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优秀大学生积极宣传了本院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和学位点建设情况,有助于学院研究生生源质量的稳步提升。

image 283
研究生暑期学校暨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的授课专家团队

 

撰稿:周容琪  刘晔

初审:胡丽霞

审核: 刘晔

审核发布:岳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