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 | 聚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院成功举办开放日活动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以学促干,切实解决提高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我院于2023年6月11日,在东校园举办学院开放日活动。此次活动分设了启动仪式、无人机值守机库观测设备展示、城规设计作品展、国际实习展、彭华同志先进事迹展、“共同缔造”主题展、凤庆“五育”课程建设主题展、专业学习分享会、实验室参观等主要环节,旨在加深同学们对学院人才培养理念与学科专业特色的理解。学院党委岳辉书记、张春华副书记,院长助理齐志新副教授,学院团委书记许佳、青年教师专职辅导员谭一洺副教授、郎嵬副教授、廖威林副教授、陈梓烽副教授、2022级班主任梁育填副教授、刘南丰副教授、许晓聪副教授,实验中心丁健主任、黄德全老师、黎坤老师,我院2022级本科生以及来自其他学院的90余位同学参加了本次活动。
上午9:00,开放日启动仪式在学院楼B210会议室举行。学院党委岳辉书记首先发表启动仪式致辞。岳辉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地理学“经世致用”的学科特点,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并通过此次开放日活动,促使同学们对学院的人才培养理念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对不同学科的专业特色有更加具体的理解,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方向,实现自己的梦想,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最后,岳辉书记宣布,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开放日正式启动。

开放日第一个环节,无人机值守机库观测设备展示。齐志新副教授对学院无人机值守机库观测设备进行介绍,并进行现场演示,齐老师向同学们详细介绍无人机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着重介绍了无人机遥感网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应用,加深同学们对遥感与信息工程相关专业的认识。

随后,同学们在学院楼前圆形广场和2-4楼前厅参观了五个主题展。
丁健老师主讲彭华同志先进事迹展,彭华教授不忘初心,扎根大地,始终心系家国,为民奋斗,17年久久为功,让中国丹霞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同学们感佩彭华教授深厚学术造诣和坚定信仰的同时,也对自然地理学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向往。

谭一洺副教授主讲国际实习展,她向同学们介绍了学院国际地理学联合实习的发展历史,并详细展示了各条国际实习线路的设计初衷与主要内容。2021级研究生林泽群同学向学弟学妹们分享了他于2018年前往荷兰参与国际实习的亲身经历与心得体会。

许佳老师主讲凤庆“五育”课程建设主题展,介绍了学院探索构建立德树人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引导学生在知行合一中担当作为,在云南凤庆开展的德智体美劳“五育”课程建设和乡村振兴“三力“提升计划培训班,让同学们在乡村振兴主战场、立德树人大课堂上”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郎嵬副教授主讲“共同缔造”主题展,他向同学们介绍了李郇教授带领团队研究并实践证明的,以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五共”为核心的城乡社区共同缔造模式,向同学们展示学院师生实践“共同缔造”理念,在全国各地开展的生动实践和突出成效。

陈梓烽副教授主讲城规设计作品展,2020级城乡规划班同学在院楼前圆形广场精心布置了以“时间”为设计概念的展厅,整体形态与流线采用“时钟”的形式,借此传递出时间记忆、尺规形态、专业传承等三层设计内涵。展览同时设置了游戏环节。在绘画、模型制作等过程中,同学们不仅体验了手工的乐趣,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学院城乡规划专业课程内容的了解。


短暂的午休后,由经纬学社承办的地理学专业学习分享会在学院B210会议室开展。本次分享会邀请了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沈书薇、张未、顾君冉、刘铃雯4位同学进行了一场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专业学习分享会。分享内容涉及低年级学生最为关注的学科体系、课程介绍、专业特色等问题,同时也分享了各学科学习经验,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实习实践和学科竞赛。分享交流深入浅出,同学们互动活跃,现场气氛热烈。




最后,同学们进行实验室参观。黎坤老师带领大家参观了水环境实验室,生动讲解了离子色谱仪的操作方法,介绍了水体中碳含量的计算方法,并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黄德全老师带领参观数字测绘实验室,以广州塔的构建为例为同学们讲述了垂线仪等仪器的使用方法,现场对全站仪的使用进行了演示。

本次开放日活动丰富了同学们对学院人才培养体系的认识,也让大家感受到不同专业课程内容的特点,对于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树立“知行合一”的学习理念与“家国情怀”的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撰稿:高羽翥、王于豪
供图:廖威林、谭一洺、曹悦萌、郑颖熙、曾丽萱
美编:张瑛
初审:许佳
审核:张春华
审核发布:岳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