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 | 我院学子在“国地杯”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自然科技作品大赛中荣获特等奖

发布人:李泽腾 发布日期:2023-04-12

 

2023年4月8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自然博物馆举行的“国地杯”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自然资源科技作品大赛决赛中,由我院2020级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班本科生崔伦杰、龙晓泽、罗旭、罗友好组成,杜建会、刘南丰老师指导的“南天一柱队“携参赛作品《基于多源遥感影像的雷州半岛森林对台风干扰的响应研究》获得特等奖。

特等奖团队合影

 

“国地杯”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自然资源科技作品大赛以“践行两山理论·助力双碳目标”为主题,呼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要求,传播资源国情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自2022年6月大赛1号通知发布起,大赛得到了全国各地高校的积极响应,共收到有效作品181份。经过专家组层层遴选,65项作品晋级决赛,最终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六支代表队荣获特等奖。

汇报现场

 

我院“南天一柱队”雷州半岛红树林、天然林、桉树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多源遥感影像和野外实地踏勘的方法,对三种类型森林在台风“威马逊”、“海鸥”、“彩虹”干扰后的灾损、恢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森林经营和灾后管理、未来碳增汇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考察照片

 

大赛对于提升大学生对资源国情的科学认知具有重大意义。鼓励大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调动大学生参与自然资源科技事业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资源相关专业大学生对资源问题的分析与实践能力,促进不同院校、不同专业方向大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相信,有青年一代的奋勇前行、不懈努力,我们定能做到“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共同铸就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生态环境更美好,人民生活更幸福的青春中国。

“南天一柱”队成员、指导老师合影

 

——学生感想——

崔伦杰:

本次比赛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宝贵的经历,我们的作品得到了评委老师们的指导,这使得我们的工作得以进一步完善,同时,在旁听了其他小组的作品展示后,我们也吸纳学习了许多他们研究形式、分析形式、展现形式上的优点,他们的选题之有趣,形式之生动,让人记忆犹新。

最后,我们能够获此殊荣,离不开学院对本科生项目的支持,离不开老师和同门们的指导与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龙晓泽:

经过八个月的努力和探索,解决疑惑、克服困难,我们的选题、文献阅读、数据处理、野外考察、写作、展示和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在决赛现场,通过与参赛同学和评委老师的交流,我们也学习到了许多更生动的展示方式和更全面严谨的研究方法。

我享受和大家一起探索的每一分每一秒,这得益于团队中优秀和各显其能的队友、两位老师事无巨细的指导。感谢大赛主办方带来的展示机会和学院对项目的支持,我们将继续保持好奇和努力,将此次比赛经验转化为知识和力量运用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

 

罗旭: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从选题到定稿,从初赛到决赛,我们有千锤百炼,也有百炼成钢。通过这次宝贵的参赛经历,我磨练了自己的科研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科学素养,我扩展了自己的眼界、培养了团队合作的意识。

感谢学院的一直以来的培养与支持,感谢两位老师无私的帮助与指导。最后,感谢这个团队中每一个人的付出,有幸遇见,同心同行,并肩作战。

 

罗友好:

这次比赛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宝贵的锻炼机会。在准备阶段,我们不仅学习到了查阅文献、遥感数据处理、行文写作、项目答辩等基础技能,也比以往更加了解了台风干扰森林、影响森林生态功能的机制。而在比赛阶段,我们得到了各位评委老师的点评建议,看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从不同角度对比赛主题进行生动有趣的展示,同样收获颇多。

感谢主办方为我们带来展示自己的机会,感谢学院对本次项目的鼎力支持,感谢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感谢成员们的共同奋斗。

 

撰稿:龙晓泽
         初审:杜建会,刘南丰
         审核:张春华
         审核发布:岳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