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师生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一)
10月16日上午,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报告热烈反响,全院掀起学习报告的热潮。
学习感言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二十大报告,高屋建瓴、思想深刻,振奋人心。通过学习,我对中国共产党在新征程上肩负的重大责任与光荣使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以及专职辅导员,通过学习二十大报告也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我将深入学习二十大报告精神,在未来的工作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探索五育并举视域下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基本规律,将课堂教学、学术训练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着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德才兼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下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土资源与环境系专任教师党支部书记 王大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为国土资源与环境系的专业教师,我决心从以下三个方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美丽中国建设理念:一是加强气候变化、低碳发展等相关的基础研究,积极探索相关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形成行业内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二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加强与业务部门的合作,为我们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三是尽心培养掌握气候变化、低碳发展领域专门知识的学生,为提高我们在这些领域人才储备厚度作出自己的贡献。
遥感与地理信息工程系专任教师党支部党员 黄华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我深刻认识到,高校在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和发挥的重要作用,其中人才的自主培养是关键,理应成为我们的重要工作内容。我们生逢盛世,正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展望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没有理由不更加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我们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将个人的小我融入进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之中,践行立德树人根本宗旨,矢志不渝科技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博士研究生第三党支部书记 杨振华
金秋十月,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与支部同志们一道认真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深受教育和启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为青年学生,肩负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应当首先通过刻苦学习、率先垂范,引领身边同学努力奋斗,在科学研究方面争取新的理论突破和创新性成果;其次在夯实自身专业基础的同时,努力掌握最新的科技成果,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产业需求和社会实践中;第三以国家需求作为自己的择业指引,选择到祖国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发光发热,因为扎根祖国大地,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奉献青春本身就是一件幸福和骄傲的事情。
硕士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党员 程兆峰
在党的十九大召开的时候我还是一名消防员,那时候我是在指挥中心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五年后,党的二十大召开,此时的我是以一名硕士研究生的身份观看大会。五年的时间,我的工作变了,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线转战到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的校园,但不变的是当我听到国歌响起时内心的自豪和眼角的泪水。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青年强,则国家强”,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对我们青年提出了“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的期望和要求。作为一名人文地理学研究生,我定当以国家需要为己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奋斗目标,保持在部队“敢担当、能吃苦”的优良传统,努力把研究做在祖国的大地上。
本科生第三党支部党员 黄俞菱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我们青年一代,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一定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初审:钟雯雯
审核:张春华
审核发布:岳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