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课程建设 暨“三力”提升计划培训全回顾之二

发布人:李泽腾 发布日期:2022-09-26

凤庆现场实践第一日学习日志

学习时间:2022年8月22日(星期一)

学习地点:红木村自然村村民活动中心、大摆田茶厂、小菜园

记录人员:林卫银、谭舒颖、颜嘉玲、李晓盈、沈文婷、余楚滢、宋文婕 

参与人员: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14名研究生及全体带队老师

 

1.行程简介

8月22日上午,团队全体师生在云南省凤庆县红木村自然村村民活动中心与红塘村大围龙党支部开展支部结对共建活动,李郇教授作乡村振兴专题讲座,中午参观大摆田茶厂,下午共建红塘村小菜园,傍晚与凤庆县乡村振兴局、校工会定点帮扶工作组交流。

具体线路及区位图

2.具体内容

2.1 开展支部共建活动

8月22日上午8点,在红木村自然村村民活动中心举行了城规系专任教师党支部与大围龙党支部共建活动,红塘村党总支和大围龙党支部的党员干部来到到场,城规系专任教师党支部的党员则以线上的方式参加活动。学院党委书记岳辉上了“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党课,他以学校定点帮扶广东连州柯木湾村的案例为切入点,回顾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伟大胜利并对乡村振兴战略如何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进行解读,并鼓励学院全体师生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红塘村党总支书记郭洪生则围绕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分享了自己的工作思考和实践感悟,就是党组织和党员在农村实际工作中要做到走心、有神、用功、聚力才能把工作做好。随后,与会党员围绕着乡村振兴这一主题展开交流讨论,大家在发言中纷纷表示,相信在红塘村和中山大学的共同努力下,红塘村一定会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典范。

图1:岳辉书记讲党课   图2:郭洪生书记讲党课

2.2举行乡村振兴专题讲座

上午10点,在红木村自然村村民活动中心李郇教授以“美丽乡村共同缔造”为主题为与会全体师生和村民做讲座。李老师以自己团队以往参与的厦门院前社共同缔造实践为切入点,讲解“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内涵,突出了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理念在推进乡村振兴各项事业中的重要性,并强调以此为基点推进乡村振兴“四小园”建设,发动群众投身于房前屋后改造,助力村民实现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结合李老师讲座,现场学员们纷纷表示要将自己所学知识与乡村振兴事业结合起来,将科研做在祖国大地上,成为新时代推动乡村发展的有用人才。

李郇老师授课

2.3大摆田茶厂考察

上午11点半左右,老师及同学们来到大摆田茶厂深入学习凤庆滇红茶制作。大家在茶厂技术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茶叶从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的制作全流程,站在积淀着浓厚茶汁的木制旧型揉捻工具旁,老师和同学们感叹着在机械制茶逐渐盛行的今天,这里仍然将传统制茶工艺很好地保留下来,他们以匠心将质朴与醇香倾注于茶叶当中,让滇红的茶香跨越久远的时光,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大家徜徉于茶香四溢的车间,也陶醉其中。随后,大家来到饮茶室品尝滇红茶。听取专业人员的讲解,大家得知了滇红还分为松针、金螺、金芽、古红等多个细分品种,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其中以古树滇红为例,成茶色泽偏黑,肥壮重实,冲泡后香气显蜜果香,汤色红橙金黄,清澈明亮,饮用时齿颊留香。“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师生一行在其中充分感受到了滇红茶所蕴含的红色文化和历史气息,纷纷为沁人心脾的茶味和源远流长的茶文化而倾倒。

考察大摆田茶厂

  品茶凤庆滇红茶

2.4小菜园共建活动

下午三点,团队师生来到红塘村茅草坝的张大哥家。张大哥家地处山腰,海拔2900多米,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盘旋颠簸,大家来到他家。从院子俯瞰四周,视野开阔,远处茶山一览无余,县城风光尽收眼底,景色十分壮丽。本次活动的任务便是与户主确定小菜园的设计方案并正式开工。

由于上午王劲副教授、刘立欣老师已经到采石场预先考察,找到了给小菜园铺路的原料。下午两点左右,团队师生先到采石场挑选、采集、搬运石头。大家在高处、半坡和坡底的装石车旁站好位置,站在高处的师生精选出适用的石头,再把石头从上到下依次传递到装石车上。高原午后的阳光正是猛烈的时候,大家顶着烈日搬运石头,一会的功夫就汗流浃背,但是大家顾不上休息,很快就把车厢给装满了。来到达张大哥家后,团队师生水都没喝一口,又开辟了“搬砖流水线”,将原先堆砌于家门口的红砖搬到山坡旁的空地,十几米的距离,大家分成两队一字排开流水作业,郭支书带着村干部和村民也加入了队伍,连邻居家的小朋友也参加了进来,现场的气氛热火朝天。在团队师生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高效完成了初步的铺路工作。

师生挑选搬运石头

集体建设活动

第一日菜园完工图

晚上,李郇教授、王劲副教授、陈婷婷副教授、郎嵬副教授在驻地组织学生讨论,对小菜园今天的建设情况进行小结,并就小菜园建设目的、要求、人员分工等进行了讨论和交流。作为此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课程中的劳育课程,参与小菜园建设不仅让同学们参与劳动实践,也深化了他们对于乡村振兴的认识和理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那样,“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我们应该通过社会实践不断积累专业知识,提升综合素养,不断提升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将来才能成长为国家建设需要的创新型复合人才,为乡村振兴和民族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2.5 与凤庆县政府、学校扶贫工作组座谈交流

傍晚6点,“教育部第七届帮扶典型项目展示暨红塘村‘乡’约有我视频短片筹备座谈会”在凤庆县县政府会议室召开 ,学校工会主席许东黎、凤庆县副县长张哲及有关职能部门、红塘村代表等出席会议,学院党委岳辉书记、李郇教授、陈婷婷老师参会。李郇教授报告了红塘村开展“美丽红塘·共同缔造”项目的进展情况,介绍了已完成的三个“四小园”节点改造的示范带动作用和正在开展的建设情况、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以及需要县政府和村委协调配合的问题诉求。许东黎主席、张哲副县长围绕着有关问题和李郇教授进行了交流,与会人员对落实红塘村‘乡’约有我视频短片的筹备情况进行了讨论,大家表示,要通过项目展示和视频短片,展现红塘村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取得的成绩,从而建设更加美好的环境与幸福的生活。

交流会现场

3.思考与总结

沈文婷:在今天的党课学习中,让我深刻认识到脱贫攻坚伟大胜利的取得何等艰辛,也牢牢记住了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一句话,“脚下沾了多少泥土,心中沉淀了多少真情”,这是他对广大驻村干部的嘱托,也是对我们年轻党员的教诲。我们作为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的学生,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注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将来在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中贡献自己的最大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颜嘉玲:今天我们参加的小菜园共同缔造活动就是规划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我们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用实际行动引导、示范、激发村民建设的积极性,这就是我们以理论指导实践,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意义所在。在活动中,我们不仅收获了对专业知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也坚定了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我将在后续学业中继续砥砺前行,为乡村振兴贡献地院学子的力量。

 

 

撰稿:林卫银 谭舒颖 颜嘉玲 李晓盈 沈文婷 余楚滢 宋文婕

供图:团队师生

初审:许佳、刘蓉

审核:张春华

审核发布:岳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