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社区发展与社区规划》教学实践与探索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通过“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社区参与和社区更新是社会治理方式的重要创新,它对于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国家推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发布《“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背景下,结合国内外高校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体系动向,面向规划实践与国家战略需求,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于2021年秋季学期新开课程《社区发展与社区规划》。作为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学主干课程之一,其由理论课和课程设计两部分组成,授课对象为本科大三规划专业学生。课程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社区,充分掌握社区发展和社区更新中的社会经济文化影响因素和物质空间环境设计,使学生能够同时掌握社区规划设计和组织社区公共参与的能力,并培养学生调查分析、解决邻里矛盾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任课教师:袁媛教授、郎嵬副教授、陈婷婷副教授
助教:王琳婷博士研究生、吴帅霖博士研究生
设计场地概况
三堂、晒布社区简介
三堂、晒布社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街,晒布社区东至三堂路,南至解放路,西至环城西路,北至环城西路,社区面积约 11 公顷,有 2054 户。三堂社区东至三堂路和环城西路,西至环城河,南至西堤路,北至北桥路,占地面积 18.64公顷,住户 2208 户。三堂、晒布社区位于 “番禺大道城市更新轴”和“市桥河两岸综合提升圈”,其更新具有重要意义。

实地调研
在老师、助教的带领下,全班同学于9月30日,深入社区进行调研。在社区工作人员的耐心讲解下,了解社区的发展历程和人群结构。用脚步丈量社区尺度,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居民需求,让学生们在全面了解社区发展现状后,展开后续设计。



优秀作品详解
作品1:
作品名称:移景流年忆,栖作市桥绎
作者:陈桦、伍志麟
指导老师:陈婷婷
关键词:宜居示范生活圈社区、场景理论
作品简介:设计地块三堂、晒布社区历史悠久,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老旧社区的常见问题,特色湮没,无法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生活。因此,我们以构建“宜居示范生活圈社区”为目标,基于上位规划文件和三堂、晒布社区现有的发展条件和社区问题,挖掘社区特色资源,运用场景理论的五要素对社区进行规划改造:以社区为代表的邻里、以实体建筑为代表的物理结构、出入场景的多样性人群、场景中存在的活动、场景中所存在的合法性、戏剧性以及原真性的文化价值,对社区进行规划改造,构建完整生活圈,将三堂、晒布社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活便利、通行高效、文化和谐的宜居示范社区,同时唤醒居民记忆,重塑社区情感,提升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和幸福感。
1、概念提出

设计思路
2、概念演绎
总体策略

总平面图
主题演绎
(1)工农文化游览路线

工农文化体验路线
(2)传统市井体验路线

传统市井体验路线
(3)厂房文化体验路线

厂房文化体验路线
(4)乐居宜居生活路线

乐居宜居生活路线
3、设计展示

重要节点设计

项目总体鸟瞰
作品2:
作品名称:活计安闲,晴寄新生——基于重现活力视角下的三堂晒布社区更新设计
作者:郭译鲜、燕文博
指导老师:袁媛
关键词:社区更新、活力社区
作品简介:基于有机更新的规划理念,依托社区现有文化创意产业和历史文脉,将社区划分成西园核心区、文创民俗风情区、宜居生活区,形成“两轴一心一带”发展格局,建立“服务设施”、“人居环境”、“业态丰富”、“历史活化”四个方面的社区活力体系,以实现社区的整体更新。
1、概念提出
(1)调研结果分析

社区现状分析
(2)方案理念框架

方案理念框架
(3)设计主题
使老旧社区重现活力,需注重多方面共同改造,实现社区由内在机制发展与外在形象的共同活化,使从儿童到老年人各年龄段的市民都能得到富有活力的生活,于是有了活文化、活产业、活生态、活公服四个主要规划设计部分。

设计理念意向图
2、概念演绎

总平面图
3、设计展示

重要节点设计

社区鸟瞰图
作品3:
作品名称:多维共享,邻里重塑——基于共享理念的三堂晒布社区规划设计
作者:陈舒瑶、顾君冉
指导老师:郎嵬
关键词:共享社区
作品简介:本设计在解读现状、上位规划的基础上提出了共享社区的设计理念,整体上从建筑、街道、社区三个由小到大的维度的共享,以打造具有邻里感、复合性、开放性和宜居性的共享社区为目标,对社区进行改造设计:通过在社区内置入共享空间,创建活跃的街道氛围、贯彻落实完善社区参与机制;通过河道维护、次级社区绿地的置入,构建完整的社区蓝绿系统;通过在居民、游客、工作人员、外来居住人口等人群交汇点置入公共空间与共享设施,促进不同人群的交流互动;通过文创产业的连片发展和沿街商业的业态优化,实现社区经济环境的活化。
1、概念提出

概念提出框架
2、概念演绎
(1)总体策略

总平面图
(2)主题演绎
专题一:共享街道设计

专题二:共享菜园设计

专题三:建筑改造

专题四:社区管理

3、设计展示

重要节点设计

项目总体鸟瞰
其他优秀作品展示
作品名称:忆 · 新语——基于集体记忆与人居理念的三堂晒布社区更新改造
作者:邓子琪、刘泉秀
指导老师:郎嵬
关键词:集体记忆、人居理念
作品简介:该项目以“集体记忆”和“人居理念”为理论基础,以“忆”为核心主题,衍生出“回忆”“愉逸”“创意”“演绎”四个规划维度——致力于延续社区文脉,营造宜居环境,激发社区活力,打造美好生活。项目以未来的眼光去思考和记录“现在”,让“旧”和“新”有机融合,延续社区的生命力与持久力。
设计总平面图:

设计效果图:

反思与总结:
首先,社区规划前期需要充分的实地调研。体察到当地居民的真实需求是我们着手规划、解决问题的关键。
灵感和热情是我们重要的动力来源。要与搭档多交流新想法,同时应兼顾大局和细节,做好时间规划,保证灵感能落实完整。
最后,社区规划不仅需要着眼于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提升人居环境质量,还需要重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延续社区文脉。
作品名称:针洽面改,构健康社区
作者:黄恺琳、谢腾霄
指导老师:陈婷婷
关键词:健康社区
作品简介:
设计以打造健康社区为目标,依照城市针灸、健康城市的理论基础,以存在问题为导向,运用了全面改造及微更新两种设计手法。设计统筹构建了居住系统、公共服务系统、生态系统、文创商业系统、交通系统、公共空间系统六大健康社区系统,以激发场地活力、提升空间品质的方式改善社区的综合条件,从而构建全方面的健康社区。
设计总平面图:

设计效果图:

反思与总结:
通过本学期的课程学习,我们对于社区规划的重点内容、方式、流程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并尝试性地针对具体案例提出自己的规划设计想法,收获颇多。但在设计出图阶段,由于整体课业繁重,时间安排不够妥当,未能将设计深化至理想目标,在各专项设计中对于主题的体现也稍显薄弱,留有一定遗憾。
作品名称:银发力——老年人参与式社区规划
作者:初天琦、黄伦漳
指导老师:袁媛
关键词:老年人、参与式规划
作品简介:设计以三堂、晒布社区的高老龄化率为出发点,结合“新老年人”概念,目标打造老年人参与式社区。通过对社区场地的改造,对社区经营模式的创新,逆转传统老年人作为“被照顾者”的身份,让老年人成为社区营造的主体,重新焕发“银发力”。
设计总平面图:

设计效果图:

反思与总结:
经过一学期社区规划课程的学习与小组设计实践,我初步了解了社区规划的内容和流程。一个方案的生成,需要有对社区充分的了解,对未来的合理预测,以及与各种人的不断沟通讨论。方案并不完美,仍有许多欠考量的方面,但作为实践作业已经能够让我们充分认识到社区规划并非易事。
作品名称:旧里寻忆,新巷织诗——基于休闲空间营造的怀旧慢生活社区微改造
作者:林悦、黄梓棉
指导老师:郎嵬
关键词:休闲空间、怀旧、慢生活
作品简介:旧里寻忆,即保留社区内具有特色的建筑风貌、街巷肌理,凝练社区文化与社区记忆,营造以怀旧为特色的慢生活社区氛围;新巷织诗,即依托社区记忆与文化,营建慢生活社区休闲公共空间,发展怀旧特色休闲商业,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休闲老城。该规划方案通过怀旧文化产业轴、休闲慢生活公共空间轴、滨水休闲商业带的结构规划社区整体布局,发展社区特色商业,优化社区居住环境,构建社区公共空间体系,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怀旧慢生活街区。
设计总平面图:

设计效果图:

反思与总结:
我们的社区规划课程设计方案主题为“旧里寻忆,新巷织诗”,旨在通过休闲公共空间的营造打造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各方面综合提升的怀旧慢生活社区。在此次学习中收获了从宏观角度考虑社区发展目标和空间结构,从微观设计社区各方面风貌细节等不同思路和经验,但也存在时间管理、图纸细节展现等方面的不足,希望在后续学习中不断完善。
课程总结
“社区发展与社区规划课程设计”是我院城规系今年开设的新的课程,在老师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开展了多次实践调研,模拟了公众参与过程,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区规划方案。
01调研与实践
在课程实践过程中,学生多次深入三堂、晒布社区调研,亲身感受社区规划的尺度,把握街巷肌理、建筑风貌特征、社区特色以及人群需求,为后续设计的展开奠定坚实基础。
02模拟公众参与
老师、同学共同扮演公众参与中的各个角色,模拟社区规划中的共同缔造工作坊开展方案讨论,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各方利益平衡、达成共识的过程中。
03规划理念的形成与演绎
每个小组在和老师多次深入的讨论后,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设计主题,并在不断的探索中,学会用图纸表达设计理念,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为三堂、晒布社区的活化提供指引。
特别鸣谢:番禺区城市更新局工作人员,市桥街道、三堂和晒布社区居委工作人员,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项目组成员。
撰稿:顾君冉
供图:各小组成员
初审:郎嵬 孔碧云
审核:马育军
审核发布:岳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