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开展青年人才师德师风和学风建设专题培训

发布人:李泽腾 发布日期:2021-12-08

       为贯彻学校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学院青年人才师德师风和学风建设,学习“南粤楷模”、“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彭华同志坚定理想信念、为丹霞事业奉献终生的崇高精神,助力一流人才培养,根据学院党委工作安排,我院于11月27-28日组织青年人才赴韶关开展师德师风和学风建设专题培训。培训由学院党委岳辉书记带队,副书记张春华、学校党委组织部专职组织员王尔新老师,以及近五年来学院引进的青年人才共24人参训。

       

       参训老师们首先来到中国科协“学风传承示范基地”——彭华教授纪念馆,参观“赤心追梦 铸魂丹霞”纪念彭华教授专题展览,学习“南粤楷模”、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彭华教授倾注热忱与心血,坚守初心,将毕生精力献给丹霞,孜孜不懈推动中国丹霞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让中国丹霞走向世界,让丹霞地貌科学研究走向世界,极大推动了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带动周边村民脱贫致富,造福一方百姓。在彭华教授雕像前,老师们深深鞠躬,向彭华教授表达崇高敬意与深切缅怀

 

       随后,老师们带领在韶关开展“重走丹霞路,传承彭华教授精神”主题实践教育活动的2021级理工实验1班学生开展乡村调研,实地调研丹霞山周边的断石村、瑶塘村、夏富村和牛鼻村,向村委问询,与村民访谈,了解深受旅游开发影响而日新月异的乡村新貌,切实感受村民对彭华教授的推崇与记挂。“爱民者民恒爱之,敬民者民恒敬之”,彭华教授的精神值得我们用真心去学习,用实际行动去追慕。

image 220       

       培训的最后,岳辉书记以“赓续红色血脉,奋进世界一流”为题为青年人才进行培训。岳辉书记回顾了中大近百年校史,增进青年人才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讲话精神,提出青年人才应负有的责任与使命,勉励青年人才要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此外,岳辉书记还带领青年人才学习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以及意识形态工作、民族宗教政策、讲座审批、媒体宣传管理、国际交流工作管理等相关制度和纪律要求。

       本次培训中,学院青年人才实地走访学习彭华教授的先进事迹,增强了师德修养,进一步加深了学院青年人才对学校及学院的全方位了解,增进了学院老师间的感情与凝聚力,对营造学院和谐向上的文化氛围,助力学院一流人才培养和学院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训老师纷纷发表培训感想

       罗明副教授:在培训中,我深刻认识到彭华教授在丹霞研究、资源开发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切身体会到地理学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使命担当。身为中山大学青年教师的一员,我应当延续红色血脉,继承并发扬彭华教授赤心追梦的精神,努力为中山大学“奋进世界一流”添砖加瓦,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刘晨副教授:我深刻地感受到,一个好的旅游规划不但能够让旅游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自然和文化资源得到保护、推进相关的学术研究,更能够让中国的优秀自然和文化景观走向世界、带动乡村发展、构建和谐的人地关系、守住乡愁。丹霞山的开发,正是彭华教授在上述方面向国家、向世界、向人民交上的一份满意的答卷。作为一个科研人,我希望现在和未来的自己都能够坚守自己的学术理想,脚踏实地进行科研活动,将这种兢兢业业、不畏艰难的优良科研传统延续下去,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受到彭华教授精神的感染,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陈梓烽副教授:作为一名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我入职的时机正好赶上了学校和学院的新发展格局:学校层面,本科教学工作首次实行“大类招生、集中培养”的新模式;学院层面,全院师生搬迁至东校园,办学空间和办学条件都得到极大改善。如何充分发挥学院整体搬迁后在办学环境和条件上的优势,探索适应于“大类招生、集中培养”模式的新教学方式,将是未来教学工作中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我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贯彻彭华教授精神,认真钻研新模式下教学工作中的新问题,全身心投入地上好每一堂课、对待每一次与学生的交流,以“立德树人”为使命、以新时代“四有”好老师为目标努力奋斗。

 

初审:许佳

审核:林鸿章

审核发布:岳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