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地质地貌学野外实习教学顺利完成

发布人:李泽腾

在学校和学院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我院2018级、2019年级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以及2019级地理信息科学专业顺利在广东省内开展了为期4天的野外实习。本次实习围绕地质学和地貌学的内容展开,在高全洲老师、刘珍环老师、邱建秀老师和钟鸣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学习了地质与地貌部分的实习内容,体验了野外地质地貌考察内容,了解了肇庆、乳源等地的地质地貌状况,同时通过地质罗盘进行测量、并结合区域地貌类型图、地质图综合认知区域地质地貌特征,巩固和加深了地质学与地貌学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

image-20211027181651-1

10月16日-24日期间,实习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开展的是野外认知实习。实习第一天,队伍从东校园出发前往肇庆鼎湖山,主要考察鼎湖山泥盆纪砂页岩的特征、典型的地貌类型以及砚洲岛的形成过程。通过远观和近察掌握基本的地质现象辨别能力,学习了鼎湖山岩层形成年代以及沉积特征,并通过地形图进行定位及观察断裂,采集岩石标本进行岩性特征的区分。了解河流自峡谷而下,河道展宽流速减缓,江洲岛形成过程。在沿景区路线行走的图中,同学们结合石英砂岩的岩性特征考察了假阶地面及壶穴的形成过程。在孙中山游泳处,同学们回顾了瀑布的形成机制,并分析了瀑布岩层中石英矿脉的成因。

image-20211027181651-2

(认识岩层层面并分析采集的岩石样本)

 

17日,在西江三榕峡,了解了西江“三峡”的成因,将地质图显示的岩层类型分布和断裂带反映到实地进行分析,并带领同学们仔细观察了沿途明显“二波三折”的断层。在黄禁村,同学们观察了典型的滑坡体形成及其治理、监测及预警体系,了解了自然资源部门的地质环境监测与保护的基本信息。下午,在西江的羚羊峡古栈道开展了徒步考察,了解了西江防洪大堤的防洪功能及其防护措施,穿越羚羊峡认识整体的背斜构造,并在摩崖石刻处观察了河岸矶部的断裂构造和石英脉的成因。同学们沿途观察了发育完全的冲沟、坡积物、洪积扇等。

image-20211027181651-3

(认识和观察三榕峡和羚羊峡的层面及构造)

 

第二阶段,开展了岩溶地貌及其成因、大峡谷地貌和夷平面的成因学习。23日,在肇庆七星岩,同学们理解了七星岩片区的马栏岗背斜和断层构造以及形成过程,并对禾婆岩与禾枪石的单面山构造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在双源洞和石室洞,同学们观察了“X节理”并分析了溶洞形成的原因,结合石钟乳分析次生洞穴化学沉积过程,并乘船深入地下河进行考察。随后,登上天柱岩,沿途观察天柱峰上的五层溶洞,在峰顶以更加开阔的视野观察环倾伏背斜的格局、北岭的洪积扇以及西江的冲击平原。

image-20211027181651-4

(了解七星岩概况、探究岩层特征并观察地貌类型)

 

实习最后一天,同学们到达广东大峡谷进行考察。首先,高老师给大家讲解了粤北的四层夷平面、大峡谷的成因以及周边的自然地理要素,同学们结合讲解内容对峡谷周围的夷平面及豁口进行观察。随后,在广东大峡谷,对峡谷内岩层“豆腐块”状构造的成因和特征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对瀑布的成因、溯源侵蚀、多层假阶地面、大峡谷的形成原因有了深入的了解。

image-20211027181651-5

(观察夷平面和峡谷岩层形态)

2018级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殷弥佳:“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通过这次实习,我们理解了多样的岩层形态和地貌类型,了解了区域地质和地貌的形成机理,学习了通过地质罗盘、地貌类型图和地质图进行野外分析,深化并拓展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加强了“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野外考察能力,加深了我们对地理学科的热爱,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基础。在野外实习过程中,同学们团结协作,相互交流,增进友谊。丰富多彩的实习生活将为同学们的大学生活平添绚烂的一笔。

2019级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李泽腾:作为地信专业的学生,此次为期四天的野外地质地貌学实习令我们收获颇丰。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我们对肇庆、乳源等地的地质地貌状况有了更真实的感受和理解,在用双脚丈量大地的过程中,将课堂上的知识与地质地貌的实习内容结合,对断裂构造、流水地貌、重力地貌、岩溶地貌等基础理论知识加深了认识。最后要感谢这次带队的四位老师,带领我们完成了这次圆满的实习。

2018级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吴师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学习理论知识后,我们也应当积极用脚步丈量世界。在老师的引导与讲解下,大家对课堂中的概念有更生动的理解,也深刻认识到课本理论的理想化与野外实践的复杂性与综合性。在野外考察中,同学们能够主动观察野外地质特征,并积极思考其背后可能的原因,充分感受到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时,大家基本掌握了罗盘的使用方法,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读区域地质图。短短几日的实习,同学们不仅拓宽了视野,野外探究、思考和分析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收益良多!

2019级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邢雨轩:第一次参加野外实习,我深感收获良多。以往对于地貌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这次在老师的讲解下,我逐渐明白了一山一石的形成与发展。见微知著,通过观察岩层的产状和层理便可探查几千万年甚至几亿年前整个地壳的运动历史;见著知微,通过分析整个山体的形态及植被特征便可知晓山中每一块岩石都经历了怎样的侵蚀与堆积过程。这次出行让我对于自然地理这个专业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也让我发现了野外实习的魅力。

 

图片提供:周义

撰稿作者:殷弥佳、李泽腾、吴师源、邢雨轩

初审:刘珍环

复审:刘丙军

审核发布:岳辉